江西省(宜春中学、丰城中学、樟树中学、高安二中、丰城九中、新余一中)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7732

试卷类型:四模及以后
试卷考试时间:2017/9/11

1.单选题(共4题)

1.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解决多年冻土层不稳定对路基的影响,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如图所示)。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时关闭,低于0℃时打开。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8℃。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0℃的时期)约6.5个月。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通风管挡板(    )
A.正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B.负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C.夜晚多打开,储冷、降温D.夏季多打开,通风、散热
【小题2】与江汉平原相比,该地(    )
A.负温期短B.气温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大D.太阳辐射弱
【小题3】一年中,通风管挡板口关闭时长开始呈上升趋势后的一个月(   )
A.可能处于秋季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C.昼长逐渐变短D.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2.
有中亚明珠之称的伊赛克湖位于天山山脉北麓,中国古称图斯池、热海、清池,终年不结冰,以“热湖”著称,气候温和干燥,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部分地区可达800—1000毫米,湖面以下7米处有被淹没的古城遗址。玄奘西天取经西行时曾经路过这里,并且留下了世界上有关伊塞克湖的最早记载:“山行400余里至大清池。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成苦,洪涛浩瀚,惊波汨忽,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据此完成下面小问题。
【小题1】伊赛克湖以“热湖”著称的原因
①湖泊水量大,深度大 ②纬度低,热量充足 
③湖泊海拔高,冷空气不易爬升  ④湖水盐度高,为高山内陆咸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小题2】伊赛克湖区年降水量分布不均的主导因素
A.地形B.湖泊分布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
【小题3】推测伊赛克湖的形成原因
A.火山口积水B.冰川侵蚀C.河道淤塞变迁D.构造陷落
3.
如图示意南岭以南某区域等高线分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景区
A.流水潺潺,奇峰耸立B.山林茂密,空气清新
C.青山飞瀑,云雾缭绕D.湖光山色,翠竹参天
【小题2】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合理措施是
A.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B.封山育林,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C.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畜牧生产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4.

   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米)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一段称为“石海”的路段最难,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如图示意“石海”景观与秦岭太白山北坡植被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安全角度考虑,一年中最适合在鳌太线上徒步旅行的时期是
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
【小题2】推测“石海”出现的位置在
A.落叶阔叶林之下B.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之间
C.针阔混交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D.高山灌丛草甸之上
【小题3】与“石海”形成过程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气温的日变化B.气温的季节变化
C.降水的日变化D.降水的季节变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