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市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745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8/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经济的发展反映着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下列图文材料指出明清时期经济领域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概括新现象出现的背景。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的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该时期英国经济发展使其确立了怎样的世界经济地位?
材料三  1843年前后中国海关新旧税率比较
项目
旧税率(实征银两)
新税率(银两)
进口
布(每匹)
0.373
0.100
棉纱(每担)
2.406
1.000
出口
南京丝(每担)
23.733
10.000
茶叶(每担)
0.475
0.250
 

——摘编自(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3)据材料三,说明1843年前后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税率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并概括该变化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2.
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与美、英等国已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同盟国,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大为提高。中国加紧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活动。1942年3月,新任外交部长宋子文向美国政府正式表达了中国希望立即废除旧约,改订新约的要求。由于中国政府的主动姿态,并且为了争取中国继续坚持抗战,美、英两国经过反复磋商后,决定采取一致行动,分别与中国谈判废约。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别签订条约,废除了在华治外法权和一些特权。

——摘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成就:(一)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二)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国际因素。
(4)综上,你对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有何启示?
3.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出土青铜器克罍(léi),其内壁铸有铭文,如图,铭文大意为:周王对太保(周王室官职名,这里指任此职的召公奭(shǐ)说,你用(宣誓效忠的)盟誓和清酒来供奉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等六族。克到达燕地,接收了土地和管理机构。为纪念此事铸造了这件宝贵的器物。

(1)阅读材料一,从中可以看出西周分封制的哪些信息?
材料二 义和团杀洋人、捣毁洋教、铁路,砍断电线……这些破坏完全出于对外来事物的敌视,这是蓄意破坏财产的罪行。

——袁伟时《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

材料三 在看待义和团的历史作用的时候,要小心谨慎加以分析,不要在倒洗脚水的时候,把婴儿也一起倒掉了。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2)材料二与材料三两位历史学家对义和团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记载?
材料四 
 


 
清代姚锡光在甲午战后根据当时被日军占领城市绅民的口述整理成《东方兵事纪略》,详细记载了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的沉没过程。


 
1904年日本方面为获取钢材,对所有的甲午沉舰都进行过长期破拆,致远舰的位置在资料上也有标注。考古队找到一张由日本绘制的“黄海北部及渤海”的海图资料,海图上明确标注了致远舰、扬威舰的沉没位置。其中,致远舰的位置,就在“丹东一号”附近。
 


2014年9月17日,一门11毫米10管格林炮出水。此与致远舰的装备一致。该炮是英国纽卡斯尔市阿姆斯特朗工厂制造,被安装在致远和靖远两艘巡洋舰上。
 


“致远”专属白瓷餐盘。盘心有篆书“致远”二字,外圈为字母,上半圈为“CHIH YüAN”(致远威妥玛拼音),下半圈为英文“THE IMPERIAL CHINESE NAVY”,组合成一个圆形徽标。盘口沿处一圈锦纹,纹饰原有描金,因海水浸蚀仅留下纹饰印痕。口径20.5厘米、底径11.5厘米、高1.5厘米。
 
(3)材料四所给图示史料中,有实物史料、有文献史料,更有兼具实物和文献特征的史料,按上述三个标准对图中史料进行分类。
(4)2015年,经过考察出水文物和各领域专家的质询、讨论后,确认“丹东一号”沉船为致远舰。请你写出判断依据。
(5)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出土文物在历史研究中对文献资料的作用。

2.单选题(共26题)

4.
恩格斯在评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指出:“由于实施这个新制度和容纳大量被保护民——一部分是移民,一部分是被释放的奴隶——血缘制度中的各种机关便受到排挤而不再过问社会事务”。材料中“新制度”指的是:
A.财产等级制度
B.陪审法庭制度
C.以地域划分选区制度
D.陶片放逐制度
5.
查士丁尼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写道:“我们所适用的全部法律,或是关于人的法律,或是关于物的法律,或是关于诉讼的法律。首先考察人,因为如果不了解作为法律的对象的人,就不能很好地了解法律。”这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A.注重法律程序
B.适用范围扩展
C.具有人文精神
D.体系最终完成
6.
富兰克林在制宪会议上说:“手艺人制作木头桌子的时候,如果木料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稳定了。”这体现了
A.公平原则
B.妥协原则
C.自由原则
D.民主原则
7.
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877年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内阁辞职,并解散众议院。共和派在重选中获胜,麦克马洪遭到彻底失败后认识到:“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该事件对法国政治产生的影响是
A.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B.君主派主动退出历史舞台
C.形成了议会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8.
有学者指出,1688年“光荣革命”开始了一个现代化的英国。这里“现代化”指的是
A.《大宪章》的颁布
B.议会制度的出现
C.君主立宪制确立
D.责任内阁制形成
9.
中国近代史学者刘彦认为:“大开海禁,启欧西列强竞争之机,辟数千年国是之局者,实以鸦片战争为始。”学者在这里强调的是鸦片战争
A.晚清政府开始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
B.中国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C.是传统中国与西方近代文明的碰撞、交融点
D.中国主动对外开放
10.
“各种‘主义’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纷纷登台亮相,各种名目的政纲、政论、宣言遍布报刊。……中国开始走出家族统治和王朝更替的社会形态。”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甲午战争的刺激
B.辛亥革命的影响
C.五四运动的推动
D.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11.
《新潮》2卷4号记载着这样一段话:这次运动是民众自决的精神……这次运动中大家直接向公使团及国外人类表示,是中国民众对外自决的第一声;不避艰险,直接问罪,是中国民众对内自决的第一声。所以这次运动是“二重保险的民众自决运动”。“这次运动”应该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抗日战争
12.
读下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表述正确的是
A.在①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在②召开中共一大
C.在③中共指挥了渡江战役
D.遵义会议在④召开
13.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主要是由于
A.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农村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
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D.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统一的基础
14.
“合议即成,举国争商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在哪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之后
15.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B.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C.开创了工业化的新道路
D.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16.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中国
A.新时期法律制度不断健全
B.坚持执法为民的原则
C.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
D.以法治代替人治
17.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说明
A.港澳回归激发台湾民众回归大陆的热情
B.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18.
浙江大学陈剩勇教授指出,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材料认为
A.新中国民主政治逐渐与时俱进
B.政治协商制度适合中国国情
C.中国政府在积极推进协商民主
D.政治协商制度独具中国特色
19.
1947年苏联谴责美国某政策时说:“(它)真正目的是要把欧洲分裂成两个国家集团,为某些谋求霸权的强国的利益,利用一些欧洲国家去反对另一些欧洲国家。”这说明此政策
A.引发了美苏两国军事冲突
B.迫使苏联与美国争夺霸权
C.导致欧洲走向了分裂对抗
D.使欧洲化分成了两大阵营
20.
下图是在浙江河姆渡发现的用于捻麻纱的木、陶锭盘,制作时间约为公元前5000年。这类文物可以用来证明我国古代
A.原始农业的产生
B.制瓷技艺的高超
C.纺织技术的起源
D.商品经济的发展
21.
“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这种现象应发生在
A.西汉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22.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钢铁价格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从实质上看钢铁价格下降反映了
A.电气时代改变人类生产生活
B.垄断组织控制产品生产与价格
C.社会化大生产推动经济发展
D.铁路和轮船运输降低产品成本
23.
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材料表明
A.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B.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4.
据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从1872年到1894年开设的74家民族资本工厂创办人的身份看,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据此可知
A.近代民族工业诞生于东南沿海地区
B.商人群体是近代工业的主要投资者
C.近代民族企业发展非常迅速
D.商业资本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5.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颁布了《工业奖励法》,鼓励发展重工业,并提出重工业建设应由“中央予以指导,令各省分别举办”。而政府的投资主要集中于西北、西南等内地落后省份。这说明
A.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经济建设目的是围剿红军长征
C.政治形势影响政府经济决策
D.我国工业布局趋向于完全合理
2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以下属于“重新评价”表现的是
①更新观念,学习西方
②崇尚理性,倡导民主
③民族觉醒,一致对外
④兴办实业,挽救危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7.
据史书记载:天津进口货物中,美国货占到70%,大量走私进口的美国货还不包括在内。天津市场上出售的货物,美国货占到将近60%,天津的民族工业因此纷纷破产。这种情况发生在
A.辛亥革命后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胜利后
28.
《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
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
29.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国家统一的决定因素
B.分裂动荡导致专制权力产生
C.武力夺取政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D.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