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大臣塞奇·维特伯爵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说:“国际竞争并不等待我们,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的措施,使我们能够在以后十年间满足俄国以及俄国影响之下或者应该影响之下的亚洲国家的需要,那么,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外国工业就会冲破我们的关税壁垒,在我们的祖国和以上提到的亚洲国家中立足,,并深深地扎根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经济落后也可能导致政治文化上的落后。”
材料二: 1871年11月,日本派出以岩仓具视大臣为首的大规模赴欧美使团,出访美英法等十余国家,历时两年。
材料三: 梁启超说:“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为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俄国、日本、中国近代改革所受的共同国际环境的影响是什么?分别举出俄、日、中近代进行变革的具体外部原因。(5分)
(2)日本派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是什么?这一举措体现了日本近代化的特点是什么?对日本产生什么影响?(6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维新运动的宝贵精神遗产。(2分)
材料一: 俄国大臣塞奇·维特伯爵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说:“国际竞争并不等待我们,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的措施,使我们能够在以后十年间满足俄国以及俄国影响之下或者应该影响之下的亚洲国家的需要,那么,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外国工业就会冲破我们的关税壁垒,在我们的祖国和以上提到的亚洲国家中立足,,并深深地扎根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经济落后也可能导致政治文化上的落后。”
材料二: 1871年11月,日本派出以岩仓具视大臣为首的大规模赴欧美使团,出访美英法等十余国家,历时两年。
材料三: 梁启超说:“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为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俄国、日本、中国近代改革所受的共同国际环境的影响是什么?分别举出俄、日、中近代进行变革的具体外部原因。(5分)
(2)日本派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是什么?这一举措体现了日本近代化的特点是什么?对日本产生什么影响?(6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维新运动的宝贵精神遗产。(2分)
2.
阅读下列材料:
首先,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是一位成功的军事领袖。但事实上他绝非是一位军事天才,当然也决不能与亚历山大和恺撒一类的将军相提并论。他的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由于同他对垒的英军将领的出人意料的无能,另一半才是由于他自己的才能。但是应记住几位其他美国将领均遭惨败,而华盛顿虽说打了几个小败仗而最终却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其次,华盛顿是制宪会议主席。虽然他的思想对美国宪法的形成没有起重要的作用,但是他的支持者和他的名望对各州批准这部宪法却起了重大的作用。当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反对新宪法,要不是华盛顿的影响,很难说这部宪法能实行得了。
再次,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有一位华盛顿这样德才兼备的人作为第一任总统是幸运的。翻开南美和非洲各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一个以民主宪法为伊始的新国家,堕落成为军事专制国家也是易如反掌。华盛顿是一位坚定的领袖,他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但是却无永远把持政权的野心,既不想做国王,又不想当独裁者。他开创了主动让权的先例——一个至今美国仍然奉行的先例。
(1)以上材料分别从哪个角度评价了华盛顿?
(2)在上述华盛顿的第二个历史贡献中制定的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它体现了哪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什么观点?
(3)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国家伟大的领袖应具备哪些优秀素质,在人类历史上,你认为能和华盛顿并举的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首先,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是一位成功的军事领袖。但事实上他绝非是一位军事天才,当然也决不能与亚历山大和恺撒一类的将军相提并论。他的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由于同他对垒的英军将领的出人意料的无能,另一半才是由于他自己的才能。但是应记住几位其他美国将领均遭惨败,而华盛顿虽说打了几个小败仗而最终却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其次,华盛顿是制宪会议主席。虽然他的思想对美国宪法的形成没有起重要的作用,但是他的支持者和他的名望对各州批准这部宪法却起了重大的作用。当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反对新宪法,要不是华盛顿的影响,很难说这部宪法能实行得了。
再次,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有一位华盛顿这样德才兼备的人作为第一任总统是幸运的。翻开南美和非洲各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一个以民主宪法为伊始的新国家,堕落成为军事专制国家也是易如反掌。华盛顿是一位坚定的领袖,他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但是却无永远把持政权的野心,既不想做国王,又不想当独裁者。他开创了主动让权的先例——一个至今美国仍然奉行的先例。
(1)以上材料分别从哪个角度评价了华盛顿?
(2)在上述华盛顿的第二个历史贡献中制定的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它体现了哪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什么观点?
(3)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国家伟大的领袖应具备哪些优秀素质,在人类历史上,你认为能和华盛顿并举的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做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结果引以自豪。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马克思对人类社会作出的主要贡献。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一生成就取得的主观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做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结果引以自豪。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
材料二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835年)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马克思对人类社会作出的主要贡献。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一生成就取得的主观因素有哪些?
4.
材料一甘地在结束最后一次绝食时向信徒们发表演说:你们不要把你们居住的城市与全国其他地区分隔开来。你们必须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恢复和平……如果我们记得,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没任何理由相互视为仇敌……愿神使我们大家更加明智……以便印度和整个宇宙幸福繁荣。
——(法)米尼克·拉皮埃尔、(美)拉里·柯林斯《圣雄甘地》
材料二印度为怀念圣雄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上面用英文和印文铭刻着甘地的教诲:“我希望印度自由强盛,敢于牺牲自己,勇于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每个人应当为自己的家庭牺牲……每个国家应当为全人类牺牲。我期望‘天国’降临尘世。”
材料三(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他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甘地追求的目标,这体现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2)据材料三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结合材料一、二对其作简要评价。
——(法)米尼克·拉皮埃尔、(美)拉里·柯林斯《圣雄甘地》
材料二印度为怀念圣雄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上面用英文和印文铭刻着甘地的教诲:“我希望印度自由强盛,敢于牺牲自己,勇于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每个人应当为自己的家庭牺牲……每个国家应当为全人类牺牲。我期望‘天国’降临尘世。”
材料三(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他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甘地追求的目标,这体现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2)据材料三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结合材料一、二对其作简要评价。
2.单选题- (共19题)
5.
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
7.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
11.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揭示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哪个原因
A.触犯了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 |
B.变法推行操之过急 |
C.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
D.变法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 |
12.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
1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因斯坦向各国呼吁采取联合的经济制裁制止日本对华侵略;20世纪30年代,当战争阴影在德国呈现时,爱因斯坦呼吁各国人民为和平而斗争。这些行动表明爱因斯坦是一位
A.极端的民族主义者 |
B.极具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 |
C.狂热的爱国主义者 |
D.创造能力极强的科学家 |
15.
1922年,一个村庄的农民与当局发生冲突,烧死了20多名警察。甘地痛心疾首,绝食五天,并宣布停止非暴力运动。甘地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了
A.甘地主义不适应印度的国情 |
B.甘地对非暴力思想的执着 |
C.印度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动摇性 |
D.英国殖民当局的残暴 |
16.
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这一记载
①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的发展
②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
③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
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
①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的发展
②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
③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
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7.
克伦威尔在其“护国主”任上曾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上述言论说明了克伦威尔
①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
②护国主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④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者
①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
②护国主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④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者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8.
“先生挺生其间,砥柱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淘旧,扬民族大义,决将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要为人间留正气。”这幅挽联是纪念
A.李四光 | B.孙中山 | C.*** | D.邓小平 |
19.
某校兴趣小组编排历史剧,以下是对少年康熙即位时面临严峻形势的剧情设计。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②台湾被荷兰殖民侵略者占据
③沙俄势力正在东来 ④东南沿海有倭寇骚扰边境
①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②台湾被荷兰殖民侵略者占据
③沙俄势力正在东来 ④东南沿海有倭寇骚扰边境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21.
以下是某历史兴趣小组编排的历史剧的部分剧情,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哪一剧情存在失误
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咸阳的小苏用小篆给家人写了一封信 |
B.公元前228年某月某日,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 |
C.公元前218年某月,张某享有皇帝所赐的一块封地 |
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 |
22.
“时势造英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纵观人类历史,“英雄”要受制的客观“时势”因素主要有
①个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④阶级立场
①个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④阶级立场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3.
“时势造英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纵观人类历史,“英雄”要受制的客观“时势”因素主要有:①个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②生产力发展水平;③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④阶级立场(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 |
3.选择题- (共9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