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彼特拉克在诗里控诉罗马教廷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阴暗的牢房;善良在那里凋谢,邪恶在那里滋长。”他倡导以“人的学问”来对抗“神的学问”。
材料二: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篡夺并被应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证券也。……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润育自由之宪法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
——1917年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思想?(4分)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分)
(2)材料三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主张?(4分)他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4分)
(3)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有什么联系?(4分)
材料一:彼特拉克在诗里控诉罗马教廷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阴暗的牢房;善良在那里凋谢,邪恶在那里滋长。”他倡导以“人的学问”来对抗“神的学问”。
材料二: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篡夺并被应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证券也。……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润育自由之宪法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
——1917年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思想?(4分)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分)
(2)材料三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主张?(4分)他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4分)
(3)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有什么联系?(4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被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二,分析战国时期的儒家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当时的地位。
(3)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与材料二相比,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儒家思想的?基于此他们提出了什么主张?
(5)从材料五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被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陈独秀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五 读图。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二,分析战国时期的儒家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当时的地位。
(3)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与材料二相比,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儒家思想的?基于此他们提出了什么主张?
(5)从材料五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2.单选题- (共10题)
3.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
B.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
7.
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囗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囗不明囗。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囗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背景是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
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
9.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不能反映他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
B.肯定人们对现世幸福生活的追求 |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
D.冲击教会的权威 |
3.选择题- (共4题)
14.
某地连续五天内每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记录如下表所示,哪一天的温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
最高气温(℃) | -1 | 5 | 6 | 8 | 11 |
最低气温(℃) | -7 | -3 | -4 | -4 | 2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