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适用年级:二年级
试卷号:707299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颁行按汉族服饰制定的衣帽式样……禁止百官尤其是年纪在30岁以下的官员在朝廷中讲鲜卑语,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北语即鲜卑语,正音即汉族所讲语言)。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1)概括材料中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2)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鲜卑文化、鲜卑语言很快消亡。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魏王朝于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定迁都之计”。十八年“二月甲辰,诏天下,喻以迁都之意。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都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二十年“诏改姓为元氏”。并任用南朝儒士制定礼乐制度,仿效南朝建立士族制度,同汉族通婚。
——《北朝时期龙门石窟与洛阳历史文化》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2.单选题(共8题)

3.
(题文)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迁都洛阳,削弱保守势力
B.定期考核,依照政绩提拔官吏
C.限制“恩荫”,防止权贵垄断
D.发放俸禄,并由国家统一筹集
4.
北魏前期的新政卓有成效,主要表现为
①形成了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
②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巩固了北魏政权
④使鲜卑族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
据《魏书·高宗纪》载:北魏初年官吏多“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己”。为改变这种状况,孝文帝在改革中
A.实行俸禄制并整顿吏治
B.推行均田制
C.设立三长制
D.推行新的租调制
6.
下面是北魏时期实行的一种制度,对此评述正确的是,该制度
A.是中央官制,加强了集权
B.意在减轻农民的负担
C.健全了基层行政体制
D.使政府对人民的统治松弛
7.
下表所涉及的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长孙




 
A.使鲜卑贵族变为汉族地主
B.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C.使鲜卑人转变为农业居民
D.消灭了鲜卑族的陈规陋习
8.
下列对北魏孝文帝“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令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提倡鲜卑族说汉话
B.上前议事不准说鲜卑话
C.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
D.在朝廷上不说汉话免官
9.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整顿吏治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推行均田制
10.
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措施有
①恢复汉族礼仪制度
②与汉族通婚
③迁都洛阳
④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选择题(共1题)

11.

下列国家与我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的是    (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