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九月统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716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都加强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减弱了国会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在英国,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1875年,首相狄士累利未经议会同意,擅自购买了苏伊士运河44%的股票。
——以上材料均摘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国家的政治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政治特征对欧美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2)以英国为例,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七国(战国七雄)者,各君其国,各有其土,有余不足,各产其乡,迁其地而弗能为良。战争频,而戈甲旌旄之用繁;赂遗丰,而珠玑象贝之用亟;养游士,务声华,而游宴珍错之味侈。益之以骄奢之主、后宫之饰、狗马雁鹿袨服殊玩之日新,而非其国之所有。于是而贾人者越国度险,罗致以给其所需。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先秦时期长途贩运贸易的特点、原因和作用。

2.单选题(共25题)

3.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的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
A. 权力制约 B. 公民意识 C. 平民政治 D. 法律至上
4.
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战前
A.中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B.国人盲目自信
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D.国人对国情分析比较透彻
5.
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 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 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 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 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6.
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
A.“最和平”是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7.
以下选项,材料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距今(2019年)4500年的屈家岭文化遗址出土了陶纺轮
当时我我国已有纺织手工业
B
北京平谷商代遗址出土了铁刃铜钺
我国从商代开始掌握冶铁技术
C
春秋初年,楚国在吞灭的小国设县
郡县制度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
D
战国时期,晋国用铁来铸刑鼎,刻录刑法
鼎在战国时期开始成为礼器
 
A.A
B.B
C.C
D.D
8.
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因素是
A.井田制的解体
B.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
C.诸侯国的变法
D.地主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9.
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这表明鲁迅主张
A.弘扬国粹,捍卫传统
B.对外来文化要保持高度警惕
C.吸收外来文化是自强自信的表现
D.接受外国东西易为异族奴隶
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河南安阳殷墟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因为殷墟出土了具有文明标志性作用的
A.甲骨文、青铜器
B.甲骨文、瓷器
C.青铜器、丝绸
D.甲骨文、丝绸
11.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分封制的瓦解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王权的加强
12.
下列各项反映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是
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②“相地而衰征”
③“为田开阡陌封疆”
④“民得买卖(土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
“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锦,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不是神仙,胜似神仙。”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14.
《周礼·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系统记录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专著。书中共总结了: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这段记载描述的是
A.官营手工业产品丰富,技艺精美
B.民营手工业水平超过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技艺庞杂,规模扩大
D.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专业化强
15.
对比图一和图二,从中可以观察到的是()
A.生产模式的变化B.生产工具的进步
C.社会组织的完善D.经营方式的改变
16.
《史记》记载:春秋末年“陶(山东定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该材料反映出 ( )。
A.中原市场繁荣B.驰道、驿站通畅
C.市场交易通宵达旦D.工商业市镇兴起
17.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东印度公司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描述了西方殖民者对外殖民掠夺的主要方式
B.客观上说明了西方殖民掠夺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C.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是建立在对亚洲、非洲、美洲人民血腥掠夺的基础之上
D.这一时期西方对外掠夺主要是为了满足对原料与市场的需求
18.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此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
C.中世纪的经济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D.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
19.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说的“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中国民族工业
A.产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呈东密西疏
C.生产技术水平低
D.生存环境未根本改变
20.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21.
赫乔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22.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23.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24.
下列著作在1986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关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诗歌剧本散文小说
B.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海明威
C.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体现现代主义
D.抨击世俗王权叙述爱情悲剧挑战教会神学歌颂民主自由
25.
商鞅变法曾经实施“为户籍相伍”的制度,其目的是①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强化基层社会的统治③实施公田的收授分配 ④保护宗法贵族利益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26.
“商鞅变法是一个长期实践法家路线的过程”,下列思想中体现商鞅变法精神的是
A.“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B.“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
C.“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27.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人的生命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社会现实

3.选择题(共1题)

28.如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