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材料一: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在现代化进程中)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现代化具有一种扩张的本能,从一开始它的扩张性就表现得非常强烈。事实上,当现代化还在欧洲推进时,它的强制性就使欧洲国家一个个被迫接受了现代化,不得不跟在英国后面实行现代化。现代化在各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也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但现代化的方向始终是一致的,其过程也基本相像,它必须对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的结构进行调整,以确立(或接受)一个工业文明。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西方学者约翰·尤·内夫曾说:“我们发觉……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简述英国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的“关键性的第一步”。
(2)叙述19世纪后半期工业文明能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的重要史实。
(3)两位学者对“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有何共识?谈谈你对此认识的理解。
材料一: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在现代化进程中)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现代化具有一种扩张的本能,从一开始它的扩张性就表现得非常强烈。事实上,当现代化还在欧洲推进时,它的强制性就使欧洲国家一个个被迫接受了现代化,不得不跟在英国后面实行现代化。现代化在各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也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但现代化的方向始终是一致的,其过程也基本相像,它必须对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的结构进行调整,以确立(或接受)一个工业文明。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西方学者约翰·尤·内夫曾说:“我们发觉……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简述英国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的“关键性的第一步”。
(2)叙述19世纪后半期工业文明能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的重要史实。
(3)两位学者对“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有何共识?谈谈你对此认识的理解。
2.
“丝绸之路”与新航路
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世界许多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一:

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地位变迁图
(1)根据材料一,判断①②分别指代的路线。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3)历史地图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新航路开辟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炼出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变迁”的历史信息,请依据材料二将下表补充完整。
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世界许多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一:

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地位变迁图
(1)根据材料一,判断①②分别指代的路线。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交往途径 | 全盛时期 | 相关史实 |
陆上“丝绸之路” | ③(朝代) | 在西部疆域设有④与北庭都护府管辖当地事务,并驻守军队;其东端起点⑤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 |
海上“丝绸之路” | ⑥(朝代) | 以⑦为起点,可通往东南亚、东北非等国;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⑧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 |
(3)历史地图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新航路开辟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炼出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变迁”的历史信息,请依据材料二将下表补充完整。
论点提炼 | 事实说明 |
从区域性的海上丝绸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海上航线。 | 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 ① 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海上商贸之路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 |
② | 明中叶以前,中国掌握着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逐渐掌握了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 |
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 ③之路。 |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来,促进了与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新航路开辟后, ④ 。 |
由 ⑤ 交换为主到各种物品与文化的传播。 | 古代海上商贸之路交换的主要是奇珍异兽及丝绸、瓷器、香料等;新航路开辟后,各种商品、文化、物种在全球范围内交流。 |
3.
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
材料一:“满虏窃国,易吾冠裳……今者清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1912年3月5日《临时政府公报》29号
材料二: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李玉刚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材料三:自袁为总统,野有饿莩,而都下之笙歌不彻;国多忧患,而郊祀之典礼未忘。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吾侪昔以大仁大义铸此巨错,又焉敢不犯难,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讨袁宣言》孙中山1915年
材料四:

油画《宽容》沈嘉蔚
(1)从以上四则材料中选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
材料一:“满虏窃国,易吾冠裳……今者清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1912年3月5日《临时政府公报》29号
材料二: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李玉刚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材料三:自袁为总统,野有饿莩,而都下之笙歌不彻;国多忧患,而郊祀之典礼未忘。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吾侪昔以大仁大义铸此巨错,又焉敢不犯难,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讨袁宣言》孙中山1915年
材料四:

油画《宽容》沈嘉蔚
(1)从以上四则材料中选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
2.单选题- (共13题)
4.
《全球通史》写到:“德国的工业化……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 |
B.各邦经济发展不平衡 |
C.邦国间战争相互损耗 |
D.资源贫乏成发展瓶颈 |
5.
闻一多《七子之歌》:“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啊,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香港和九龙司地方一区被英国割占分别是通过
A.《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
B.《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 |
C.《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
D.《瑷珲条约》和《马关条约》 |
6.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
9.
法国大革命期间,国王路易十六被囚禁,在狱中阅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路易十六的话揭示了启蒙思想的意义是
A.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
B.壮大了市民阶级队伍 |
C.阻碍了法国社会发展 |
D.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 |
11.
“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同时也是18世纪以来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被尊称为‘泰西儒士’”。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人物 | B.称号 | C.地点 | D.时间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