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705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统治者需要理学、朱子学来维护自己政权统治,势必对原有的理学、朱子学有所取舍、有所改造。特别是随着明清时期皇权专制体制的强化和官僚阶层奴庸化的加剧,朱子及理学家们所提倡的勇于坚持士人气节的义理观,基本没有被实施实践的可能性。……而某些部分被强调而形成制度化的诸如“贞节”“孝道”,则根据统治者的需求和爱好而经过了新的改造和诠释,这种经过改造和诠释的“贞节”“孝道”,就与宋代理学家们的设想存在很大的差距。
——摘编自《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材料二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乾嘉时期)迥然有别,国内起义和国外侵略的双重挑战,迫使士人重新审视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考证学派致力于古文物研究,对为知识而求知的举动引以为豪。但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他们却演奏着不和谐的音符。……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广泛兴趣和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因此,晚清的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由分裂而趋向整合。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指出明清时期的理学与宋代相比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晚清思想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用。
2.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交替进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已经说过,同光时代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限于物质方面,是很不彻底的。……可是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再进一步地改革政治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一个国家,绝非可以舍弃一切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再好的意见。惜乎当时已届学绝道丧之际(根本就拿不出所谓“中学”来),学术之培养与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捺,于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就是没有西学东渐的事实,中国社会,慢慢儿也要从根本上的变动的;不过变得慢些,又不是现在这种变法罢了……至于具体的办法,要提出方案,却不是一时办得到的事情。恰好这时候,西学东渐,和西洋人的社会渐渐地接触多了,关系密了;始而认识它的社会,和我们的组织不同;继而认识它的那种组织,我们实在不可不仿效。于是改革之事,就起了轩然大波。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二,指出作者对洋务运动及其指导思想的评价有何异同之处并说明理由。
(2)材料一中的“时人”指谁?对待改革,材料二中的“一般人”与材料一中的“时人”态度不同,原因何在?
(3)材料三的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的“轩然大波”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

2.单选题(共19题)

3.
《海国图志》中谈到:“立君而继嗣不贤,或至暴虐,国亦终乱,将何以善后?于是,乾隆五十四年春(1789)各省衿耆会议于费治弥亚,共推华盛顿为首,身后公举贤者更代,不世及,不及任。”表明作者认为美国民主选举总统的目的是(  )
A.防止国家出现混乱
B.克服元首世袭的弊端
C.解决权力交接问题
D.顺应社会精英的要求
4.
***认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
A.土地革命路线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国共合作方针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
***在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要对此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的这些言论最能说明***思想是
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B.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6.
清朝前期,中国戏曲艺术出现了“花雅之争”,从目前尚能看到的花部戏剧本,如《卖胭脂》、《打面缸》、《探亲相骂》、《借靴》等来看,明显可以看出可以看出它们与雅部剧本有着显著的区别,即大量的商人、市民成了剧中的主要人物,其根本原因是
A.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
B.民间文化的迅速繁荣
C.清政府放宽文化控制
D.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
7.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各项不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楚辞
②汉赋
③《清明上河图》
④杂剧
⑤小说
A.②③④⑤
B.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
8.
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D.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9.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对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宣传立宪保皇思想
B.主张救亡图存
C.反对民主革命
D.启蒙了国民觉悟
10.
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下列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会、开国会
11.
“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
B.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
C.将维新思想付诸了实践
D.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12.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
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③“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
“而农政商务亦日增,新法日为推广。市无游民,廛皆食力。如是则士得教而民有养。甚至疲癃残疾贫老孤婴,亦皆有院以周恤之,无一夫不得其所。此教养有道,而英法德美诸邦勃然隆盛也。”上述言论应出自谁的著作
A.魏源
B.张之洞
C.郑观应
D.康有为
14.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的论述最有可能发表于
A.《井冈山的斗争》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15.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A.变法维新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
16.
“今革命虽告成功,然亦只可指种族主义而言,而政治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推翻专制政体,为政治革命着手之第一步,而尤要在建设共和政体。”据此判断,当时主要实现了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三民主义
17.
***思想在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不断发展.下列各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④“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A.②①④③B.③①②④C.①③②④D.①②③④
18.
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
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
C.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
19.
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乘胜追击,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在“文革”中折磨致残的他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
A.期盼祖国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B.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咎由自取
C.文艺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
D.“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20.
下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期: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
B.③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东方红一号”发射
C.④时期: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籼型杂交水稻问世
D.⑤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籼型杂交水稻问世
21.
下面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演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传统科技的兴衰

3.选择题(共2题)

22.

The boy shouted ___________ the people on the mountains for help.

23.实数﹣2,﹣1,0, 12 中,最大的数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