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芮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705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1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约略地说,对于“帝王”事实上乃是附着在天下苍生身上的一大毒瘤这一道理,战国时期的孟子和后世的黄宗羲可谓“心有戚戚然”,有着基本相似的认识。但他们也都很无奈,因为这里明显存在着一个思想困局:一方面是帝王对于人民横征暴敛、残酷盘剥的现实;另一方面,天下又不能没有帝王。对于这道难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里的解答也只能祭出道德说教的大旗,将希望寄托在后世君王能够积极效法那些虚幻的尧舜禹等上古帝王的样板上面……从今天的角度看,黄宗羲明显属于“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
要真正地解决“君王之害”,还是西方思想界替孟子和黄宗羲们想出了好办法。把手中握有权力的人关进一个精致的“笼子”。而一旦被关进这个“笼子”,即使他是一只“猛虎”,要危害天下也是难上加难。

——周英杰《大历史的小切面》

材料二:18世纪是欧洲封建主义崩溃和资本主义成分产生的时期,为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哲学里面逐渐形成那正在上升到统治地位的反宗教反封建的理性万能学说,而这理性万能的学说实以中国之哲学文化输入为其外在的必要条件。正如赖赫淮恩所说,中国思想在18世纪之影响,至可称“孔子为此世纪之守护尊者”。因耶稣会士介绍孔子的学说,引起欧洲一般知识界对于中国思想研究的兴趣。历史学家们以伏尔泰为首,也极力炫耀中国以为是一个理想至治之世,道德、宗教与行政全超然不群。中国为哲人政治,授予官职时,常召集多数学者在公堂上公开讨论而选拔最有贤明的答案的委以要职。中国人为世界上最严守政治规则的国民。国王为最有力的主脑,由此主脑使国家的手足活动。中国谓为武断政治,不如以文治主义的理想称它。青年竞入大学而从事探讨他日出仕时所应熟悉的国法民情,所以中国大学乃有举世无双的荣誉。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孟子与黄宗羲对于帝王是“毒瘤”有着基本相似的认识,请用所学知识说明之。并指出为什么说黄宗羲属于“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
(2)真正解决“君王之害”的根本应是什么?在这方面西方思想界提出了哪些具体的好办法?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能想出这些好办法的原因。
(3)材料二中西方思想家如此推重被黄宗羲斥为“大害”的中国政治,其原因何在?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
材料二:对于那些以财富自夸,认为不需要受教育,财富会成就他们的心愿,使他们能受到人们的尊敬的人,他就教导他们说道:“只有愚人才会自以为不用学习就能够分辨好歹,单凭财富就可以取得自己所企望的并能作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只有呆子才会认为,尽管自己一无所知,但由于有财富就会被认为是个有才德的人,或者尽管没有才德,却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古希腊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三:朱子曰: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被夹杂者。朱子曰:……富贵,身外之物,求之唯恐不得,纵便得之,于身心无分毫之益,况不可必得乎?若义理求则得之,能不丧其所有,可以为圣为贤,利害甚明。人心之公,每为私欲所蔽,所以更放不下,但常常以此两端体察,若见得时,自须猛省,急摆脱出来。
——《朱子语类》卷四
材料四:钦佩或近于崇拜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至少是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虽然为建立和维持等级差别和社会秩序所必须,但同时也是我们道德情操败坏的一个重要而又最普遍的原因。……受到人们的尊敬和钦佩……一条是学习知识和培养美德;另一条是取得财富和地位。我们的好胜心会表现为两种不同品质:一种是目空一切的野心和毫无掩饰的贪婪;一种是谦逊有理和公正正直。……前者促使每一只飘忽不定的眼睛去注意它;后者除了非常认真仔细观察者外,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大部分人都是财富和显贵的钦佩者和崇拜者……
——英国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1)概述材料一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的哪一思想?孔子与苏格拉底在财富与道德的论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共同的社会因素。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在财富与道德的论述上有何变化?概述材料三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财富与道德关系的认识。

2.单选题(共12题)

3.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4.
1598年,汤显祖的《牡丹亭》塑造了不顾生死追求爱情的杜丽娘的经典形象。约三年后,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借主人翁之口说出“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这一历史现象能够说明(  )
A.爱情故事是中西方表达思想自由的共同题材
B.16世纪末17世纪初中英两国商品经济发达
C.戏曲表演是中西方传播人文思想的首要方式
D.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都出现人性解放的追求
5.
关于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B.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C.后者强调“理性”,是对前者“人性论”的继承和发展
D.都成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的思想武器
6.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B.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C.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7.
当古希腊各派哲人都醉心于世界的本原问题,企图穷尽宇宙之奥秘的时候,智者学派却不合时宜地喊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无物存在”的口号。当时,这些口号反映出
A.智者学派对哲学本原问题的思考
B.希腊民主政治有一定局限性
C.智者学派对“美德即知识”的否定
D.希腊人自我意识逐渐觉醒
8.
13—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手工业生产起飞,行会头目成为资本家,他们直接掌握城市政权;而热那亚海外贸易发达,由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前者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而后者与此无缘。这一现象说明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A.取决于经济实力强弱
B.延续并发展了中世纪的文明成就
C.与城市政治状况相关
D.符合了城市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9.
下列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中能够体现出其“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人生而自由,主权在民”
D.“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10.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
11.
四位同学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题目,你觉得比较合适的是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推动了西欧的文明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12.
徐光启说“高远无穷之事,必积时累世,乃稍见其端倪……时差等术盖非一人一世之聪明所能揣测,必因千百年之积候,而后智者会通立法。若前无绪业,即守敬不能骤得之。”这里,他主要强调的是
A.杰出科学家的贡献
B.科学发展的继承性
C.科技人才的创新性
D.科研活动的艰苦卓绝
13.
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为自由的斗争是从宗教问题上开始的。”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主张是
A.“因信称义”
B.“天赋人权”
C.“人非工具”
D.“政教合一”
14.
下面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演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传统科技的兴衰

3.选择题(共1题)

15.

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由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体
②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赤道板
③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④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⑤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2,它一般不会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