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元朝立国,将民间的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手工业服务,这些工匠单独编入户籍,称为匠户。他们世代承袭,“子女使男习工事,女习黹绣”,不能脱籍,而且不许分户而居。官工匠由官府直接管理,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官工匠由官府按月支给口粮……
材料二 明朝将手工业者分为轮班匠和住坐匠两种编入匠籍,应征到官府手工业作坊服役。轮班匠每三四年为官府服役三个月,住坐匠每月服役十天,其余时间则可以自由安排,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嘉靖四十一年,明政府进一步改革匠役制度:每名轮班匠每年纳“班匠银”四钱五分,政府则以银雇工,住坐匠仍需按月当差。
材料三 清代顺治二年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康熙二十年,各省将匠班银摊入地亩,工匠最终摆脱了匠籍制度的束缚,彻底结束了无端服徭役的时代。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使小民实受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萧国亮《中国的社会经济史研究独特的食货之路》
(1)根据材料,概述元、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者生存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匠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元朝立国,将民间的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手工业服务,这些工匠单独编入户籍,称为匠户。他们世代承袭,“子女使男习工事,女习黹绣”,不能脱籍,而且不许分户而居。官工匠由官府直接管理,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官工匠由官府按月支给口粮……
材料二 明朝将手工业者分为轮班匠和住坐匠两种编入匠籍,应征到官府手工业作坊服役。轮班匠每三四年为官府服役三个月,住坐匠每月服役十天,其余时间则可以自由安排,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嘉靖四十一年,明政府进一步改革匠役制度:每名轮班匠每年纳“班匠银”四钱五分,政府则以银雇工,住坐匠仍需按月当差。
材料三 清代顺治二年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康熙二十年,各省将匠班银摊入地亩,工匠最终摆脱了匠籍制度的束缚,彻底结束了无端服徭役的时代。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使小民实受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萧国亮《中国的社会经济史研究独特的食货之路》
(1)根据材料,概述元、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者生存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匠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创新”是发展引擎,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试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的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这种方式把改革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与基层自下而上的创造积极性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保证社会的稳定。
材料二 文革后的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经济上至1978年为止,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人民依然贫苦,技术比较落后。
材料三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于是,中国大陆便开始了改革开放。改革,其实质就是改变中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适应性;开放的实质则是改革原来封闭的系统,使封闭系统转变为开放系统。……而开放的目的,就是让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在全球这个大系统中,使各个子系统相互交流、相互作用,共同进步。当然,这种开放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只能一步步地走,一点点地开放,是一种有计划、有节制、有步骤的开放,否则,大门洞开,30年前还处于弱势的中国大陆企业必将受制于人。为了适应开放的大环境,我们必须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大陆企业经过改制强大起来,在全球经济中占得一席之地。于是,计划经济体制便向市场经济演绎。
——摘自宋学勤《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社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在改革开放中,农村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制度创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经历的历程。结合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材料一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创新”是发展引擎,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试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的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这种方式把改革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与基层自下而上的创造积极性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保证社会的稳定。
材料二 文革后的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经济上至1978年为止,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人民依然贫苦,技术比较落后。
材料三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于是,中国大陆便开始了改革开放。改革,其实质就是改变中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适应性;开放的实质则是改革原来封闭的系统,使封闭系统转变为开放系统。……而开放的目的,就是让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在全球这个大系统中,使各个子系统相互交流、相互作用,共同进步。当然,这种开放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只能一步步地走,一点点地开放,是一种有计划、有节制、有步骤的开放,否则,大门洞开,30年前还处于弱势的中国大陆企业必将受制于人。为了适应开放的大环境,我们必须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大陆企业经过改制强大起来,在全球经济中占得一席之地。于是,计划经济体制便向市场经济演绎。
——摘自宋学勤《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社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在改革开放中,农村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制度创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经历的历程。结合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上世纪50年代初,日本文坛以“战后派”作家为代表,诞生了一批反战文学作品。这些作家大多在二战末期应征入伍,部分经历了惨烈的战争,并目睹了日军的最后疯狂。他们以亲身之经历,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些表现手法,冷酷地描写血腥的战场、细腻地刻画人们面临死亡的心理活动。作品中的受害者几乎全是日本人或日本士兵,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及其给其他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几乎都没有涉及。同时,这些作品大多孤立地描写战争或战场上的某个片断;对战争的看法是基于“要活下去”的本能欲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战文学逐渐式微,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文坛已经很难看到涉及二战的文学作品,为数不多的相关作品都是“原爆(原子弹爆炸)文学》”,强调“日本是受害者”。右翼分子开始为战犯鸣冤叫屈、一些颂战文学作品出笼甚至大行其道。21世纪初,美化战犯东条英机的电影获得当年最高票房;以二战时“神风敢死队”为题材的小说在图书界畅销。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颂战文学作品出笼且大行其道的原因。
材料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上世纪50年代初,日本文坛以“战后派”作家为代表,诞生了一批反战文学作品。这些作家大多在二战末期应征入伍,部分经历了惨烈的战争,并目睹了日军的最后疯狂。他们以亲身之经历,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些表现手法,冷酷地描写血腥的战场、细腻地刻画人们面临死亡的心理活动。作品中的受害者几乎全是日本人或日本士兵,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及其给其他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几乎都没有涉及。同时,这些作品大多孤立地描写战争或战场上的某个片断;对战争的看法是基于“要活下去”的本能欲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战文学逐渐式微,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文坛已经很难看到涉及二战的文学作品,为数不多的相关作品都是“原爆(原子弹爆炸)文学》”,强调“日本是受害者”。右翼分子开始为战犯鸣冤叫屈、一些颂战文学作品出笼甚至大行其道。21世纪初,美化战犯东条英机的电影获得当年最高票房;以二战时“神风敢死队”为题材的小说在图书界畅销。
——摘编自郭洁敏《从日本反战文学看“集体无意识”》等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日本反战文学作品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颂战文学作品出笼且大行其道的原因。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康有为的一生,当时与后世皆褒贬不一,颂之者称他是改革家,“广厦长素究为谁?南海先生康有为。治学公羊张三世,上书清帝凡七回。论性劝学长兴记,万木草堂立学规。人类公理大同书,不忍为仁孟子微。”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和领导戊戌变法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贬之者称其为保皇党,章炳麟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对他的保守思想就有很多批判。这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和谭嗣同一样选择杀身成仁,而选择了逃亡。当他在民国初年为尊孔复古思潮推波助澜,与袁世凯同流合污,充当帝制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时,就站到了历史的对立面,从政治巨人蜕变为现实的侏儒。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康有为进行评价。
材料 康有为的一生,当时与后世皆褒贬不一,颂之者称他是改革家,“广厦长素究为谁?南海先生康有为。治学公羊张三世,上书清帝凡七回。论性劝学长兴记,万木草堂立学规。人类公理大同书,不忍为仁孟子微。”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和领导戊戌变法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贬之者称其为保皇党,章炳麟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对他的保守思想就有很多批判。这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和谭嗣同一样选择杀身成仁,而选择了逃亡。当他在民国初年为尊孔复古思潮推波助澜,与袁世凯同流合污,充当帝制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时,就站到了历史的对立面,从政治巨人蜕变为现实的侏儒。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康有为进行评价。
2.单选题- (共18题)
5.
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果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
A.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
B.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
C.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 |
D.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 |
6.
鸦片战争后,钦差大臣耆英认为英国人“以通商为性命,准其贸易则恭顺如常,绝其贸易则骄骞难制,故自明至今,羁縻夷人皆借通商为饵”。据此可知耆英
A. 肯定了自由贸易理论
B. 主张对英国实行贸易制裁
C. 主张以贸易笼络英国
D. 逐步调整了天朝上国心态
A. 肯定了自由贸易理论
B. 主张对英国实行贸易制裁
C. 主张以贸易笼络英国
D. 逐步调整了天朝上国心态
7.
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
8.
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
9.
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
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 |
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 |
10.
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联合国成立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联合国成立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1.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 | 户数 | 户数比例 |
20以下 | 24 | 17.3% |
20~130 | 103 | 74.1% |
131~300 | 10 | 7.2% |
300以上 | 2 | 1.4% |
小计 | 139 | 100% |
A.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
B.自耕农经济盛行 |
C.均田制破坏严重 |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
12.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
13.
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 B.请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 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
14.
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
15.
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表格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
年份 | 美国 | 英国 | 法国 | 俄国(苏联) |
1909-1911 | 0 | -90 | +56 | +46 |
1919-1921 | -89 | -110 | +32 | +14 |
1929-1931 | -205 | -76 | +40 | +53 |
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
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
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 |
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 |
16.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
17.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
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
18.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 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 |
② | 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 |
③ | 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 |
④ | 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 |
A.②③①④ |
B.②④③① |
C.③②①④ |
D.④②①③ |
19.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20.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
21.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