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在此过程中,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传播的作用。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儒学产生之初,以口语传播为主,呈现出以识字认文教育相融一体的特点。孔子创办私学,口授其说,弟子耳受其言,言传身教得到了最佳的普及效果。可以说,私学是儒学发展史上首先出现的传播与普及途径。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时代儒学教育的方式,体现了怎样的教育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汉代儿童教育的内容,儒学在民间的推广,取得了怎样的地位?
(3)据材料三,朱熹在基础教育方面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4)据上述材料回答,教育对于儒学的作用及当今我们如何对待儒学?
材料一 儒学产生之初,以口语传播为主,呈现出以识字认文教育相融一体的特点。孔子创办私学,口授其说,弟子耳受其言,言传身教得到了最佳的普及效果。可以说,私学是儒学发展史上首先出现的传播与普及途径。
——刘平《普及与推广中华儒学经典的思考与献议》
材料二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问世后,汉代民间小童大多六岁进入乡里贤儒创办的书馆,接受两年识字、习字为主的学前教育。常有幼童因书法丑陋,仁顺礼敬不周受体罚。出馆后再初步诵读《论语》、《孝经》等经典。——摘编自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等
材料三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时代儒学教育的方式,体现了怎样的教育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汉代儿童教育的内容,儒学在民间的推广,取得了怎样的地位?
(3)据材料三,朱熹在基础教育方面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4)据上述材料回答,教育对于儒学的作用及当今我们如何对待儒学?
2.单选题- (共3题)
2.
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
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 儒家(六艺) | 道家 | 阴阳家 | 法家 | 名家 | 墨家 | 纵横家 | 杂家 |
支派 | 103 | 37 | 21 | 10 | 7 | 6 | 12 | 20 |
篇数 | 3123 | 993 | 369 | 217 | 36 | 86 | 107 | 403 |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
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
3.
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