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698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为此他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恢复宰相制度,使宰相有职有权,能与天子“同议可否”。重视学校的作用,认为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应当成为“公其非是”的议政机关。要把学校发展成含有近代意义的议会机关,要求将决定是非的最高权力从天子手中转移到学校。他还主张将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起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和自立性。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他所谓的“天下之法”,也就是使天下之人都能”自私”、“自利”,或都能“各得自私、各得自利”之法。

——摘编自武树臣《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他(孟德斯鸠)批评共和政体容易走向“极端平等”,形成许多“小暴君”,“…主张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建立开明君主立宪制,也就是受国家基本法律约束的君主执政。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来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盛赞英国的政治制度用法律保障了资产阶级自由发展,使国力日益强盛……

——摘编自王美芝《浅析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主要主张及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并分析二者思想主张产生差异的原因。

2.单选题(共28题)

2.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3.
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希腊
A.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4.
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A.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B.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
C.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D.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
5.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6.
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引文表明他主张
A.社会契约
B.人民革命权利
C.君主立宪
D.三权分立
7.
黑格尔在谈到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区别时指出,苏格拉底同样提出过“人是尺度”的命题,但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在他那里,“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的”。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A.沉迷于人的主观感受
B.强调人的理性与智慧
C.确认了人的主体地位
D.怀疑普遍真理的存在
8.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
A.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
B.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
C.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9.
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神才是智慧的……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唯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的这一思想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
B.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
C.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D.初具理性主义的精神
10.
英国哲学家指出: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D.“人因为自己的善行而得救”
11.
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不但创作出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和讽刺诗歌等文艺作品,而且还印刷了大量的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这说明启蒙运动
A.起源于普通民众的意愿
B.是一场纯粹的文艺运动
C.认识到普通民众的力量
D.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12.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基督仅禁止人作恶,而孔子则劝人行善,孔子比基督高明得多,所以人应该遵循“既不使别人痛苦,也不以他人之痛苦使自己快乐”的准则。由此可知,伏尔泰试图
A.推广儒家思想,拯救法国人民
B.揭露教会的压迫,宣扬思想自由
C.号召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抨击教会的虚伪和封建政府的苛政
13.
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14.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
15.
(题文)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16.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在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学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价值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17.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爱国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18.
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A.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B.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19.
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A.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
B.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
C.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
D.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
20.
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21.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草书把书法的写意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
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③“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
④楚辞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2.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②瓦肆等娱乐场所的盛行
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
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市民阶层壮大
③重商观念形成
④小说的世俗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4.
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25.
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26.
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祸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换的效果记录下来。这一绘画流派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27.
“迷惘的一代”一语源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小说写的是一战后,一群流落法国的美国年轻人,由于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空虚、苦恼和忧郁,对社会不满,对前途失望,只能在沉沦中度日。下列与《太阳照样升起》属于同一文学流派的是
A.《西风颂》
B.《红与黑》
C.《母亲》
D.《等待戈多》
28.
某学校举办一次介绍欧洲文化的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演讲题目包括:“歌德的诗歌创作”、“拜伦与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和“雨果的小说艺术”等。为配合这项活动,学校还安排了一场音乐会,由钢琴家表演一场“贝多芬之夜”。这次活动的主题,应拟定为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
B.启蒙运动时期的学术
C.古典主义的文化风格
D.浪漫主义的文艺
29.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3.选择题(共3题)

30.

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

31.

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

32.粮食自给率是衡量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95%是我国粮食安全要求的自给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需要进口50亿千克粮食。如果我国过分依靠国际资源和市场实现粮食供给就会对世界粮食安全构成威胁。这启示我们(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