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十八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697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伏尔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了这样一行字:“他拓展了人类的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此使人们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和宗教生活。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对伏尔泰的评价?请说明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试举一例简要说明启蒙思想是如何在中国传播并推动社会进步的。

2.单选题(共24题)

2.
宋代服饰具有清冷消瘦的文人风格,表现出反对奢华、艳丽、裸露,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潇洒的风度。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的积贫积弱
B.理学思想的影响
C.民族融合的加强
D.战乱的频繁发生
3.
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A.小说
B.戏曲
C.说书
D.绘画
4.
1901年6月,有人在《清议报》上发表《立宪法议》一文,认为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和民主立宪三种。他认为“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这篇文章的作者最有可能是
A.李鸿章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李大钊
5.
“他们关心的是今生而不是来世,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评论的是
A.智者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文艺复兴运动
D.启蒙运动
6.
在近代欧洲的某个时代,乐观的情绪逐渐成为主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成为人们的座右铭,君主们普遍以“开明”自居。这个时代可能出现于
A.智者运动影响下的古希腊
B.文艺复兴熏陶下的英国
C.宗教改革深化下的德国
D.启蒙运动洗礼下的法国
7.
孟德斯鸠提出: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应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临时机构;司法权则应独立于行政权之外。这表明他的核心主张是
A.自由平等
B.社会契约
C.民主共和
D.三权分立
8.
有学者说,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受。下列主张符合其观点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生而自由”
C.“人生而平等”
D.“天赋人权”
9.
卢梭强调社会秩序是一项神圣的权利,它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至上的。其体现的启蒙思想是(  )
A.君主立宪B.三权分立
C.社会契约D.人民主权
10.
马丁·路德说,“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这表明马丁·路德(  )
A.维护上帝权威B.主张因信称义
C.认可宗教信仰自由D.认为王权高于教权
11.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这段文字的创作文体属于
A.楚辞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12.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1561 一 1624 年)曾在《新工具》一书中提到:“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培根意在说明这些发明( )
A.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B.决定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是西方近代史的开端D.促进了西欧社会转型
13.
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万物”的流言,将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A.经典力学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14.
英国最初的工厂大都建在河流和山谷附近,后来工厂开始逐渐向人口集中的城镇迁移,向各行各业扩展。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条件是
A.珍妮机的问世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改良蒸汽机的推广
D.交通工具的革新
15.
“为主义而来,为主义而去”是李大钊革命一生的生动写照。这里的“主义”是
A.自由主义
B.改良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无政府主义
16.
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当选理由“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
A.创办《青年杂志》
B.主张文学改良
C.倡导“民主与科学”
D.发表《狂人日记》
17.
某学生以“鸦片战争期间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校,他可以查阅的是
A.《日知录》
B.《海国图志》
C.《变法通议》
D.《明夷待访录》
18.
在中国近代的某个时期,激进的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认为,拯救中国之道在于全面否定传统。为此,他们提倡。
A.“中体西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选项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变者,古今之公理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20.
***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正式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下列旅游景点能见证这一史实的是
A.
B.
C.
D.
21.
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新三民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民有、民治、民享”思想
D.旧三民主义
22.
三民主义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体现“民生主义”主张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平均地权
23.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改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
A.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
24.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位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与此人相关的成就是
A.籼型杂交水稻
B.原子弹试爆成功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25.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3.选择题(共2题)

26.一件上衣成本价是270元,售价比成本价降低了10%,这件上衣的售价是多少?下面列式正确的是(   )
27.一件上衣成本价是270元,售价比成本价降低了10%,这件上衣的售价是多少?下面列式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