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伏尔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了这样一行字:“他拓展了人类的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此使人们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和宗教生活。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对伏尔泰的评价?请说明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试举一例简要说明启蒙思想是如何在中国传播并推动社会进步的。
材料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伏尔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了这样一行字:“他拓展了人类的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此使人们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和宗教生活。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对伏尔泰的评价?请说明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试举一例简要说明启蒙思想是如何在中国传播并推动社会进步的。
2.单选题- (共24题)
2.
宋代服饰具有清冷消瘦的文人风格,表现出反对奢华、艳丽、裸露,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潇洒的风度。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的积贫积弱 |
B.理学思想的影响 |
C.民族融合的加强 |
D.战乱的频繁发生 |
3.
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A.小说 |
B.戏曲 |
C.说书 |
D.绘画 |
4.
1901年6月,有人在《清议报》上发表《立宪法议》一文,认为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和民主立宪三种。他认为“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这篇文章的作者最有可能是
A.李鸿章 |
B.梁启超 |
C.孙中山 |
D.李大钊 |
6.
在近代欧洲的某个时代,乐观的情绪逐渐成为主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成为人们的座右铭,君主们普遍以“开明”自居。这个时代可能出现于
A.智者运动影响下的古希腊 |
B.文艺复兴熏陶下的英国 |
C.宗教改革深化下的德国 |
D.启蒙运动洗礼下的法国 |
10.
马丁·路德说,“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这表明马丁·路德( )
A.维护上帝权威 | B.主张因信称义 |
C.认可宗教信仰自由 | D.认为王权高于教权 |
12.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1561 一 1624 年)曾在《新工具》一书中提到:“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培根意在说明这些发明( )
A.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 B.决定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
C.是西方近代史的开端 | D.促进了西欧社会转型 |
14.
英国最初的工厂大都建在河流和山谷附近,后来工厂开始逐渐向人口集中的城镇迁移,向各行各业扩展。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条件是
A.珍妮机的问世 |
B.电力的广泛应用 |
C.改良蒸汽机的推广 |
D.交通工具的革新 |
16.
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当选理由“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
A.创办《青年杂志》 |
B.主张文学改良 |
C.倡导“民主与科学” |
D.发表《狂人日记》 |
18.
在中国近代的某个时期,激进的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认为,拯救中国之道在于全面否定传统。为此,他们提倡。
A.“中体西用" |
B.“师夷长技以制夷” |
C.“民主和科学" |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23.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改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
A.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 D.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 |
24.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位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与此人相关的成就是
A.籼型杂交水稻 |
B.原子弹试爆成功 |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D.“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
25.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