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697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
“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戈拉
材料二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并对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他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1)归纳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予以简要评价。材料二对材料一有关观点的修正有何重要意义?
(2)综合以上内容,你认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单选题(共12题)

2.
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修女不能拥有世俗婚姻的规定,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
A.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B.践行“因信称义”
C.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
D.主张政教分离
3.
“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4.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可以用以思考推理的灵魂的理性部分,另一个人们用以感觉到爱、饿、渴等物欲之骚动的心灵的无理性部分。灵魂中的这两种品质决定人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这反映出古典人文主义强调
A.追求节制适度的幸福生活
B.运用感性力量控制人的欲望
C.通过教化提高公民的素养
D.确立城邦正义的道德标准
5.
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6.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持此言论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B.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7.
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驱动行事。”这表明了
A.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B.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C.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D.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8.
有学者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同流而异趋”,两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chdu)”。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态度上看两者都挑战罗马教廷权威
B.在目标上两者都主张削弱封建王权
C.异趋指两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
D.同流指两者都试图摆脱信仰的束缚
9.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10.
苏格拉底曾说:“安提丰(注: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你好像认为,幸福就在于奢华宴乐;而我则认为,能够一无所求才是像神仙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于神仙……也就是愈接近于完善。”在苏格拉底看来,幸福的真谛是
A.立足现实,追求完美
B.物质富足,精神自由
C.人欲有度,服从神性
D.清心寡欲,讲究道德
11.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造成了人们道德水准下降和社会秩序混乱”,因而主张“社会也应该有自己的规范与秩序,个人也应该服从社会规范。”这批评了文艺复兴
A.无节制地揭露教会丑恶
B.片面追求个人的自由
C.猛烈地抨击中世纪神学
D.过分崇尚理性和科学
12.
“哲学家治国”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社会政治建构的独创,他把理想国家的实现寄托在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柏拉图的这一主张旨在强调:
A.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B.将法律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C.将一切教育赋予政治意义
D.人的品性是良好政治的基础
13.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3.选择题(共1题)

14.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