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11月第一次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6947

试卷类型:高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62年,隐居在巴黎近郊的卢梭完成了他最为人知的著作——《社会契约论》,这部著作以“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开头,阐发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重要观点。……卢梭还正式出版了一部关于道德问题的充满激情的感伤小说《新爱洛绮思》,似乎欧洲的所有妇女和一半男人都为之落泪。人们常说,浪漫主义伴随着这部小说而诞生。

——摘自(美)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等

材料二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钟表、机器和车间的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甚至致死的风险。19世纪30年代,有学者一语揭破:“在这里,文明表现了它的奇迹,文明的人几乎变成了野人。”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7、18世纪体现人文主义发展的启蒙思想内容。
(2)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上半叶,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出现了强烈反差。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理想与现实”反差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简述19世纪上半叶欧洲工人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者在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
2.
(加试题)“一战”以来,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越来越多地受到外部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美国的参战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变数。如果这场战争基本上是一起欧洲争端,那么许多美国人都会认为与美国无关,美国人理应继续享受和平。可是,随着大战持续进行,这项叫做孤立主义的政策却逐渐变得不切实际。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其实,早在1915年威尔逊就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咨文,建议增加陆军,扩大舰队和增加海军人员。美国人看出,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
——引自(美)费尔南德斯•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等
材料二残酷的战争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显然尚未成熟。但是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同发展问题。……孙中山曾言:“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不再“继续享受和平”,介入“这场战争”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列宁为“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在理论上进行的重大探索,并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
3.
   (加试题)学习历史,贵在知识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略地说,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布局重心……贯通这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
“这个格式的形成,一方面是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一方面又由于所尊崇的制度同自己的特殊条件相结合所产生出来的变化运用。”

——引自《梁思成全集》第五卷

材料二“线性文化遗产”是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关注的新领域,北京中轴线无疑是“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就“中轴线”而言,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中轴线”表现了“择中”的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②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颐和园的轴线分析,人们发现在与紫禁城尺度大体相同的皇家御苑中也有类似的轴线处理。

——据唐晓峰《城市历史地理探索》等整理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的含义。综合材料一、二,以故宫为例,分析说明“中轴线”所凸显的文化价值意义。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对“择中”观念下的儒家思想核心内涵予以阐释。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就“皇家御苑”颐和园的中轴线布局予以说明。(。只作选择不作分析说明者,不得分)

2.单选题(共20题)

4.
(加试题)《掷铁饼者》原先为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青铜作品,今已不存。下图为罗马时代的复制品。塑像捕捉了运动员身体发力,准备掷出铁饼的瞬间,整体上呈现出运动的美感。这一雕塑

①直接反映出古希腊人对宙斯的敬意
②生动体现了古希腊的奥林匹亚精神
③折射出古罗马人对希腊文明的继承
④艺术地再现了古代希腊公民的素养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5.
有法学家指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罗马从共和国建立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产生的法律统称为
A.习惯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
6.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一些惯例。如“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无需预先征得国王同意,即可召开会议”等。这反映出英国代议制的特点是
①内阁对议会负责
②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③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④国王、议会和内阁互不统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1949年,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诗人用“时间开始了”讴歌新时代的开篇。这场革命的意义是
①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扫清障碍
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④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8.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宪法规定,其它四个民族自治区相继建立。观察下图,指出其成立的先后顺序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9.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本次会议取得的重大成果有
①实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确立邓小平理念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④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
有记者报道某次会议时,写道:周恩来的演讲提出,大家应“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他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化解了演讲前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攻击。该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1.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如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这一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白渠
12.
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下列项中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有
①中国造纸术经丝路传到欧洲 ②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
③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路传到日本 ④中国瓷器经丝路远销欧洲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3.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孔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
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世界市场快速形成
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14.
据统计,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这说明
A.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15.
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D.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16.
韩愈谈到人生“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时,提到一些文人往往通过一种书体挥洒性情,某书法大家作品被其誉为“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堪称一代法书。韩愈所赞誉的书体是
A.小篆
B.楷体
C.行书
D.草书
17.
爱因斯坦曾说,“不让任何人猜测这一点,牛顿的伟大成就真的会被其他的什么理论所代替。他伟大而明晰的思想将永远作为我们整个现代概念构架的基础而保留下来”。这句话旨在强调
A.牛顿力学被狭义相对论所取代的意义
B.牛顿力学是近代物理学最先成熟的体系
C.牛顿学说对科学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
D.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框架
18.
有学者谓,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在民国八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于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这反映了
A.北京大学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
B.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
C.大学成为近代报刊萌芽的母体
D.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
19.
20世纪初期,某杂志刊发文章:自从严复“介绍了一册《天演论》以后,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一大堆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底(的)话。这个十九世纪后半叶新起的学说……(现在)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能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这反映了
A.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B.进化论促进了民生思想的普及
C.寻求变革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D.报刊舆论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
20.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
A.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B.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C.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D.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
21.
《大西洋宪章》向世界表达了“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的决心。这反映了
A.英美苏开始联合对德意作战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C.英美对法西斯国家正式宣战
D.英美联合反对法西斯暴政
22.
1930年6月30日,法军比规定的日期提前五年从莱茵区撤出,同日,法国外长白里安将关于建立“欧洲联邦”的“备忘录”寄往欧洲各国。“备忘录”建议在国联内建立一个欧洲安全体系,下设“欧洲议会”“常设政治委员会”“秘书处”;提出加强欧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建立“共同市场”,以促进各国商品、资本和人员的流通。“备忘录”反映了
①《洛迦诺公约》的精神
②欧洲联合的设想由来已久
③维护《凡尔赛和约》对德原则
④谋求法国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
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