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某国际组织的宗旨是为成员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它成立20余年后,主要借款对象由西欧各国变为发展中国家,扩大了各国购买力,促进了世界贸易。该国际金融组织是
A.世界银行 |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C.世界贸易组织 | D.欧盟 |
2.
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 |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 |
3.
欧洲共同体出现的因素包括
①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②战后国际形势及西欧国际地位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要④共同的农业政策和渔业政策的实施
①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②战后国际形势及西欧国际地位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要④共同的农业政策和渔业政策的实施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 |
4.
二战中,40%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仍用英镑结算,英镑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国际储备货币。为改变这一状况,二战后美国积极筹建
A.布雷顿森林体系 |
B.关贸总协定 |
C.北美自由贸易区 |
D.马歇尔计划 |
5.
某条约规定:“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与货币联盟,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均衡、持久进步。”这一条约是
A.《欧洲联盟条约》 | B.《布雷顿森林协定》 |
C.《北大西洋公约》 | D.《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
6.
20世纪80年代以后,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急剧攀升,为支付债务利息,被迫降低社会支出和进口,这又导致了失业率的提高:主要发达国家平均失业率1979年为5%,1983年为8.3%,1995年为11.3%。这突出表明
A.全球化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加深 |
B.西方滞胀源于第三世界的债务危机 |
C.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的主要获益者 |
D.国际经济秩序依然由发达国家主导 |
7.
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该观点反映了()
A.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包纳金融等更全面的全球化模式 |
B.发展中国家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
C.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 |
D.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