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2题)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3.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也有失败的教训。苏联解体后,中国成功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2)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特点。二战后苏联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理论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得到的有益启示。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实行工商业企业的国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准国有化,把一切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成分统统消灭掉;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摘编自吴于魔、齐世荣《世界史囗现代史》
材料三会议 | 主题报告内容选摘 |
中共十四大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
中共十五大 |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2)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特点。二战后苏联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理论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得到的有益启示。
3.单选题- (共21题)
4.
“克里斯提尼创立了这一机构,并以抽签的办法保证各部落各区的居民都有平等的配额参与其中。……以其庞大的规模避免为某一派别单独控制。”材料中的“这一机构”是
A.公民大会 |
B.公民陪审法庭 |
C.五百人议事会 |
D.十将军委员会 |
5.
“首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各部部长是首相的助手。只要得到皇帝的赏识,首相便是帝国全部权力的化身,就是这个‘帝国的监护人’。”与材料描述相符的法律文献是
A.《权利法案》 |
B.德意志帝国宪法 |
C.美国1787年宪法 |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6.
《醒睡录》记载:“咸丰三年(1853年)冬,粤逆由扬州两淮至大河南北,扰山东山西界,回窜天津卫……京师震动,都中大员家眷,及官绅商民,无不各鸟兽散。”这里记载的军事行动是
A.英军割占香港岛 |
B.英法联军入侵北京 |
C.八国联军进攻天津 |
D.太平军进行北伐 |
7.
某同学在查阅《申报》时,发现一篇文章写道:“俄国前派兵舰五十艘出地中海……不准日人割辽东地面。”俄国的军事行动是针对
A.《南京条约》签订 |
B.《马关条约》签订 |
C.《辛丑条约》签订 |
D.“二十一条”签订 |
9.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这一制度是
A. 村民自治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 村民自治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
下边是新闻漫画《游子身上衣》,游子身披五星红旗,喜笑颜开,欢欣鼓舞。漫画反映的事件

A. 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B. 彻底结束了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C. 直接促使两岸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D. 打破了海峡两岸长期以来隔绝的状态

A. 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B. 彻底结束了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C. 直接促使两岸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D. 打破了海峡两岸长期以来隔绝的状态
11.
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490万美元,出口更是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元,对华出口为6020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中美两国顺利建立外交关系 |
C.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改善 |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3.
为纪念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和传统,自1975年开始,阿姆斯特丹每五年举行一次航海节。有人评论“荷兰人总是拿逝去的辉煌年代说事儿”。“逝去的辉煌年代”是指
A.16世纪荷兰开辟至好望角航线 |
B.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
C.18世纪荷兰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
D.19世纪荷兰成为“世界工厂” |
14.
1820年前后英国已出现一批专门制造机器的厂家,有专门的技术工人,生产相同型号的零部件。这主要反映了
A. 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B.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 内燃机的广泛推广
D. 垄断组织开始出现
A. 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B.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 内燃机的广泛推广
D. 垄断组织开始出现
15.
下图为民国初年上海市场进口日纱销售数据统计,导致上海市场日纱销售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A.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16.
下图为1882年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票样(局部),其上印有“奏准设局招商,置备轮船运漕揽载……招集股银一百万两,分作千股”等内容。据此判断轮船招商局是


A.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 |
B.中国第一个近代企业 |
C.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 |
D.清政府创办的军事工业 |
17.
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情况,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解读正确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
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改变 |
18.
“进步的观念在18世纪的思想革命中是突出的。……哲学家们勇敢地批评国家、社会和教会,并指出通向新的人间天堂的道路。”这里的“思想革命”是指
A.智者运动 |
B.文艺复兴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19.
文艺创作有两个异常鲜明的走向,一是对以市井社会为中心的“世情”的揭示较以往有较大开拓;一是对以知识阶层为中心的“性情”世界的抒发有所强化,后者主要源自文人自身的精神诉求。这些文艺创作的新走向应该同时出现于
A.先秦 |
B.秦汉 |
C.隋唐 |
D.明清 |
20.
下表为《1920年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表中事件的出现是由于
8月22日 | ***在长沙组织成立俄罗斯研究会 |
11月7日 | 《共产党》月刊在上海出版 |
11月21日 | 上海机器工会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 |
A.维新思想的传播 |
B.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D.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
21.
以下论著中,有关经济建设的思考,反映了党在建国初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步认识,并在中央八大上被确定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战略方针。这篇论著是
A.《井冈山的斗争》 |
B.《新民主主义论》 |
C.《论人民民主专政》 |
D.《论十大关系》 |
2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此后,中国政府
A.制定“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 |
B.初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
C.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
D.制定“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
23.
有作家曾这样评价某部苏联小说的主人公:“他是身受革命的培育、给予自己时代的一辈人以崭新的、高尚的精神品质的人,并且他成为自己祖国全体青年效仿的榜样。”这部小说应是
A.![]() |
B.![]() |
C.![]() |
D.![]()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2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