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际组织的发展演变
材料 国际组织的发展演变
19世纪后半期 | 1874年,为促进国际邮政业务发展、合作以及技术互助,德法英美等22国组建了万国邮政联盟,此后,在通讯、卫生、关税、铁路等领域也出现了似的国际组织 |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 1920年,第一个全球性的政府间国际政治组织一一国际联盟成立,最多时有58个成员国。国联还附属有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常设法院等国际专门机构。 20世纪初,世界上有200余个国际组织 |
二战后初期 | 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全坦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组织成立 |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末 | 联合国会员国多达150多个,其专门机构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到80年代末,国际组织总数已超2万个,包括北约、华约、不结盟运动、欧共体、石油输出国组织、世界旅游组织、国际移民组织等各类国际组织。 |
——据张贵洪《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任选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单选题- (共17题)
2.
英国的君主是国家的元首,但不直接管理国家,其必须任命一个首相,由这个首相直接管理国家,这个首相必须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国王是国家元首,掌握首相任免 | B.首相直接管理国家,对国王负责 |
C.政党政治的发展,形成内阁制度 | D.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掌立法权 |
3.
***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临时约法》的意义是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
C.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 |
D.废除清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
4.
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认为:“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恨的惨剧,莫过于一百年中我们的首都竟三次为敌国占领。”其中第二次被占领是
A.鸦片战争时期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
C.甲午战争时期 |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5.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此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最早实现的是
A.西藏自治区 |
B.内蒙古自治区 |
C.宁夏回族自治区 |
D.广西壮族自治区 |
6.
有学者认为:“1947年的公告阐释了美国对被分成自由和遭受奴役的世界的新理解。所以,美国制定了干涉主义的外交政策,致力于遏制共产主义,这意味着阻止苏联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关于此公告说法正确的是
A.实际上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
B.阐述了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
C.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 |
D.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
7.
2018年4月13日,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以作为对之前叙东古塔地区发生“化学武器袭击”的回应。对此,俄、叙表示谴责,称打击是非法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对军事行动表示支持。4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也未能通过相关决议草案。由此说明
A.联合国主要由发达国家操纵 |
B.多极化格局面临着严峻挑战 |
C.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
D.霸权主义导致国际局势动荡 |
8.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
C.“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
9.
美国民间资源保护队从1933年4月开始工作,到1942年结束时,共吸收了275万名18-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造林、土壤保持、筑路等工作,开辟了数万英亩的国有林区和公园。据此可知美国民间资源保护队
①结束相关工作与美国参战有关
②有助于解决失业问题,稳定社会
③说明美国建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④反映了美国出现一定程度的环境问题
①结束相关工作与美国参战有关
②有助于解决失业问题,稳定社会
③说明美国建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④反映了美国出现一定程度的环境问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0.
农业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下列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土地属于国民所有 |
B.自耕农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
C.唐代开始实行的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
D.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
11.
古代旅途盗劫为患,商人的人身财产经常面临着威胁。唐朝时商人为降低财产安全的风险,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经营货款存放于柜坊 |
B.通过邸店借贷货款 |
C.求助于政府开办的市舶使 |
D.通过十三行转运货款 |
12.
从19世纪后期起,大型工业企业开始在国家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所有大型企业的新形式中,制造业无论是在资本构成、生产效率还是在技术进步、知识更新等方面都走在了前头。这说明
A.手工工场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
B.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了工业规模 |
C.制造业承担了大部分的科研工作 |
D.垄断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
13.
据地方志记载,至1897年,无论通都大邑、僻壤狭瞰,衣大布者不过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已有十之八九。对于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
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
C.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
D.土洋结合生活方式普及 |
14.
1991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时曾经预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可能兼容,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要搞市场经济就必须实行资本主义,实行私有化。”下列体现中国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融合的举措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B.提出“九二共识” |
C.形成“不结盟”政策 |
D.“一国两制”的提出 |
15.
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前后推出逆全球化口号,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一些欧美大国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逆全球化趋势逾发明显。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
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 |
B.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 |
C.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
D.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
16.
1952年,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的变化从根本上取决于
A.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
B.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
C.社会文化心理的需求 |
D.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
17.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4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高峰论坛的成功召开
A.标志着第三世界登上国际舞台 |
B.建立了公正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
C.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D.推动了国际交流与经济全球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