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已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全会指出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王斯徳《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经济的“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人教版《历史》必修2
材料三、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市场配置依照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为何说“尝试失败了”?试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角度,说明与“冲击的办法”相比,“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做法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主张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与之相关的政策是什么?材料二的说法正确吗?试用后来西方政府与市场关系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3)试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说明我国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王斯徳《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经济的“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人教版《历史》必修2
材料三、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市场配置依照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为何说“尝试失败了”?试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角度,说明与“冲击的办法”相比,“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做法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主张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与之相关的政策是什么?材料二的说法正确吗?试用后来西方政府与市场关系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3)试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说明我国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荀子》中记载了孔子的一个学生子贡的故事。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拒),欲去者不止。”东汉马融曾评价孔子的教育思想:“言人在见教,无有种类。”
材料二下面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整理
材料三下面是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教育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洋务运动时期教育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教育和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的异同点。
材料一《荀子》中记载了孔子的一个学生子贡的故事。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拒),欲去者不止。”东汉马融曾评价孔子的教育思想:“言人在见教,无有种类。”
材料二下面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 官办 | 民办 | 其他 | 不明 |
宋代 | 15.28% | 70.69% | 0% | 14.03% |
元代 | 17.23% | 61.15% | 0.33% | 21.29% |
明代 | 57.21% | 29.84% | 0.24% | 12.71% |
清代 | 56.67% | 24.11% | 0.56% | 18.66% |
——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整理
材料三下面是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时间 | 内容 |
1862年 | 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 |
1863年 |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
1866年 |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
1867年 |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
1872—1875年 | 派遣留美学生120人,学习自然科学(声光化电算法及制器) |
1887年 | 创办天津电报学堂(科技)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教育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洋务运动时期教育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教育和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的异同点。
2.单选题- (共8题)
3.
《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唐律疏议》规定:“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等八类人),犯死罪,皆圣所生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相比之下,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A.是否正视纲常伦理 |
B.皇帝是否拥有最高裁决权 |
C.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
D.是否重视法律的公平公正 |
4.
民国二十六年2月21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规定:“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与该决议颁布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红军长征,战略转移 |
B.国共决裂,反蒋抗日 |
C.国共对峙,内战爆发 |
D.国共对峙局面基本结束 |
5.
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
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产粮区
B. 南北方经济地位趋向平衡
C. 粮食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D. 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
地区 | 价格 |
江苏 | 米谷每石中价1.5~1.6两白银 |
湖广 | 米每石1.4~2两白银 |
江西 | 米每石1.5~2.3两白银 |
山西(部分地区) | 米麦每石1.5~2两白银 |
山东(兖州、泰安) | 粟米每石1.4~1.8两白银 |
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产粮区
B. 南北方经济地位趋向平衡
C. 粮食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D. 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
6.
下表为1688—1863年英国的财富结构,该表反映的本质是英国的财富结构(1688—1863年,单位:百万英镑)
注:“可再生资本”包括住房及其他社会设施建筑、工商业设备投资与建筑、运输系统线路与工具等。(资料引自CH.范斯坦《大不列颠的资本形成》)
年份 | 可再生资本 | 土地 | 储备、金银具、铸币等 | 总计 |
1688年 | 112 | 180 | 28 | 320 |
1800年 | 665 | 825 | 250 | 1740 |
1832年 | 1112 | 1438 | 293 | 2843 |
1863年 | 3749 | 1864 | 500 | 6113 |
注:“可再生资本”包括住房及其他社会设施建筑、工商业设备投资与建筑、运输系统线路与工具等。(资料引自CH.范斯坦《大不列颠的资本形成》)
A.工业革命使英国财富结构发生变化 |
B.产业结构的变化 |
C.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
D.逐步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
7.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
8.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B.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C.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
D.融入经济化全球化的浪潮 |
9.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
B.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 |
C.此时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
D.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