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689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25分)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了儿则有关台港澳方面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53年,葡萄牙商船驶入澳门海域。后来葡萄牙人贿赂当地明朝官员,窃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八月,荷兰将领韦麻郎率军舰两艘偷袭澎湖,伐木作舍,拟长久占领。此后,荷兰通过各种方式占领台湾岛。
材料二: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材料三: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对外推行什么政策?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东南沿海遭受西方侵略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香港一步步被侵占与哪些历史事件相关联。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探索的发展趋势。(1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促成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主要原因。(6分)
2.
(27分)研究中国的外国人那么多,费正清算得上是名气最大、最成功的一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在这炮火连天的时刻,一位25岁的美国学者第一次踏上中国这片土地——他就是后来被誉为“头号中国通”的费正清。上世纪40年代,当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时,他看到了抗战的艰辛、国民党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压以及对整个局势的逐渐失控。他不断提醒美国政府,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他还预测***及共产党会获胜,主张与中共建立关系。1949年后,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费正清也腹背受敌。苏联称他是“资本帝国主义的辩护者”;中国说他是“美帝国主义的第一号特务”;美国政府则视他为要对“美国丢失中国”负责的人,他一度要前往国会接受质询。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对华外交政策调整时,费正清的远见卓识终于被中美高层所重视。他的书几乎同时被尼克松和***摆上案头。1968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前,曾与费正清有过深入的交谈,之后基辛格承认“那次谈话改变了历史”。1991年9月14日,费正清在波士顿去世,终年84岁。临终前两天,他依然在写中国。
——据《环球人物》2013年9月17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的历史背景。与此同时,美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渡过难关?(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40年代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的原因。为什么1949年以前费正清主张美国政府与中共建立关系?(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49年后费正清腹背受敌的主要原因。基辛格所说的“那次谈话”改变了什么历史?(10分)
(4)从费正清个人的经历来看,你认为一位学者对社会有所贡献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2.单选题(共5题)

3.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内曾多次出现右倾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谓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实际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下列属于右倾错误表现的是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4.
有学者认为宋代曾出现过“商业革命”,下列可以用来说明此观点的论据是
A.宋代商业贸易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宋代中央集权削弱,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
C.宋代金融业繁荣,交子等纸币出现
D.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实行坊市制度
5.
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喜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甚至有的认为改革开放是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照搬照抄。关于以上两者论述错误的是
A.改革前都面临经济困难、社会动荡B.都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6.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欧洲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上帝粒子”。而19世纪中期的科学技术却在远离“上帝”,以下可以说明这一观念的科技成果是
A.相对论B.生物进化论
C.日心说D.量子理论
7.
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该观点反映了()
A.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包纳金融等更全面的全球化模式
B.发展中国家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C.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
D.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