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连线题
(1)君主立宪制————————————————————A德国
(2)半专制君主立宪制————————————————B英国
(3)总统任期四年————————————————————C法国
(4)总统任期七年————————————————————D美国
(5)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A万隆会议
(6)提出求同存异方针————————————————————B七届二中全会
(7)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C遵义会议
(8)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D八七会议
(1)君主立宪制————————————————————A德国
(2)半专制君主立宪制————————————————B英国
(3)总统任期四年————————————————————C法国
(4)总统任期七年————————————————————D美国
(5)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A万隆会议
(6)提出求同存异方针————————————————————B七届二中全会
(7)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C遵义会议
(8)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D八七会议
2.
中国的对外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 (二战)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哪些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要提出“救援中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事件。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 (二战)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材料三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1)根据材料,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哪些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要提出“救援中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事件。
2.判断题- (共3题)
3.单选题- (共15题)
6.
为鼓励人们观剧,雅典人在城市附近修建了许多露天剧场,符合现代声学和光学原理,所以场地虽大,但是坐在剧场不同地方的观众都能清楚地看到演员的表演。鼓励观剧的根本目的是
A.让公民接受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 |
B.让公民接受声学和光学科技教育 |
C.扩大雅典文化艺术在世界的影响 |
D.鼓励欣赏公共文化,培养公民意识 |
7.
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年,曾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等政体。这反映了法国
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
B.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
C.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
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
8.
美国国会通过的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肯定了
A.联邦法律的多样性 |
B.联邦法律的灵活性 |
C.法律的公正性 |
D.联邦法律的至上性 |
9.
詹姆斯·罗伯特认为:“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787年宪法
A.以三权分立原则分割政府权力 |
B.确立了国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
C.规定总统无权否决国会的议案 |
D.设立最高法院维护总统权威 |
10.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将香港一岛给于英国。”该不平等条约是
A.《天津条约》 |
B.《北京条约》 |
C.《南京条约》 |
D.《马关条约》 |
11.
“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4.
有学者认为:“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该学者的观点
A.揭露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性 |
B.抹杀了义和团运动的愚昧性 |
C.强调了清朝政府的反动性 |
D.忽略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 |
17.
《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与民族矛盾的激化有关 |
B.“巴黎公社”的建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C.“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政权 |
D.材料中的“新政治制度”是指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
18.
某组织规定,参加它的国家会议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那么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
A.联合国 |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C.不结盟运动 |
D.欧洲共同体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判断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