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7年7月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6862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只是罗马国家“为了本国公民颁布的法律”;□□□意思是“罗马帝国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初适用于意大利半岛的各民族,后扩大至罗马地中海的各民族;自然法则是“将自然理性注入人心的道德法”,是一切事物的逻辑和秩序。

——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限制政府权力)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总目标,加快建立和完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制度安排,致力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门洪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期的战略布局》

请回答:
(1)如果你是材料一的文本编辑,请依次补全所缺文字。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美国如何实现“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的?
(3)材料三中“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中的“宪法”是哪一年由哪一机构制定的?简要归纳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2.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  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21.0
27.5
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 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请回答:
(1)从经济的角度 ,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一)(四)阶段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共15题)

3.
雅典城邦民主被誉为古代西方文明灿烂的重要“标签”。为这个制度奠基的重要举措是
A.设立长老会和公民大会
B.依据财产划分社会等级
C.依据部落划分社会等级
D.废除对公民划分等级
4.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材料表明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民主制度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
A. 选举权方面
B. 立法权方面
C. 行政权方面
D. 司法权方面
5.
下图所示的历史歌曲唱出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奋斗目标。这场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因为
A.中共二大召开,制定民主革命斗争纲领
B.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召开八七会议,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6.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成功的伟大实践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俄国二月革命
C.巴黎公社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7.
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最终解决祖国统一大业问题,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理论,其核心是
A.军队统一
B.两个制度
C.一个中国
D.外交统一
8.
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

A. 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与合作
B. 第三世界的崛起
C. 战后世界各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9.
苏俄时期,用资本主义的部分经济手段为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奠基,并化解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这项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0.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新中国成立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召开
C.三大改造完成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11.
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这种理财思想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A.“海禁”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一条鞭法
12.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的商业开始凋敝
B.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中国的手工业开始破产
D.中外贸易开始出现逆差
13.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三杰”之一,他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一部作品对教会丑恶现象表达了深刻憎恶,他的这部作品是
A.《十日谈》
B.《歌集》
C.《罗密欧与朱丽叶》
D.《神曲》
14.
中国古代有一重大发明传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项重大发明是
A.珠算
B.火药
C.指南针
D.活字印刷书
15.
我国已经普及了智能手机的使用。下列关于智能手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集现代通讯与大众传媒于一体
B.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
C.对中小学生没有负面影响
D.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16.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中的“是书”是指
A.《各国律令》
B.《海国图志》
C.《四洲志》
D.《资政新篇》
17.
二战中,40%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仍用英镑结算,英镑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国际储备货币。为改变这一状况,二战后美国积极筹建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关贸总协定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马歇尔计划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