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6819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国家治理有赖于法治进步。回答下列问题。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三表对债务的“执行”做了详细规定,大概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第二,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第三,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拴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

——摘编自周枏《罗马法原论》

(1)依据材料,概括《十二铜表法》在债务“执行”方面是如何调节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关系的?
序号
重大历史事件
1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2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3
1871年德意志帝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4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围绕政治制度建设,从上表中任选两件大事,写出序号,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对主题进行说明。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受参议院弹劾后,……特别法庭审判之。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依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治理观念上的进步性。
 

前来合寨村参观学习的民政干部观看村务公开栏
(刘广铭摄)
 

高峰村村长选举投票后,工作人员在统计选票
(王颂摄)
1980年2月,广西宜州市合寨村农民冲破了当时生产大队、生产队的僵化体制,率先实行村民自治,揭开了中国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历史序幕。

——新华网《探访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

1998年11月,河南嵩县车村镇高峰村83户农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定村里的“当家人”。为了参加这次选举,村民们冒着严寒,翻山越岭,有的甚至带着行李、干粮,提前下山,借宿邻村,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参与意识和热情。

——国家博物馆《影像见证四十年》全国摄影大展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
2.
城市发展折射出经济变迁。回答下列问题。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的商业》

(1)依据材料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地中海贸易衰落……17世纪荷兰控制着波罗的海地区、大西洋地区乃至地中海与北欧地区的贸易,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世界的贸易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继意大利诸城邦后……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

——高德步、王珏编著《世界经济史》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的原因。
 

借助充沛的能源——煤炭,英国新兴的大机器工业在英格兰西北部迅速发展起来。一大批有活力的新工业城市,在该地区纷纷涌现,如雨后春笋……其中曼彻斯特是当时的棉纺织业中心,这里数百家工厂都有六七层高的厂房,硕大无比的烟囱日夜不停地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3)有史学家认为英国近代工业城市的兴起与其能源分布密切相关。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说明这一观点。
目录(节选)
四特区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一)特区改革试验的先行者(二)土地使用和住房制度改革(三)基建管理体制改革(四)价格体制改革(五)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劳动工资保险制度改革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圳市1985~1992年工业总产值和利用外资额统计表(单位:万元)
年份
工业利用外资额
工业总产值
1985
6549
246662
1987
25216
558311
1990
32306
2202180
1992
44056
4347007

 

——江潭瑜主编《深圳改革开放史》

(4)请运用材料中的信息概述深圳的发展。从深圳的发展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单选题(共30题)

3.
梭伦改革时设立陪审法庭,它对所有公民开放。法庭的陪审员由所有等级的公民抽签选出。这一举措的重要作用是
A.消除了公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B.打破了贵族对司法权的垄断
C.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
D.维护了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
4.
据《清史稿》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年)九月,“丁汝昌率北洋兵舰与日本战于大东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四舰。”以上史料可以用来研究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江城首义起风雷,万里神州荡浊埃。创立共和皇族废,三民硕果笑颜开。”该诗是为了纪念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6.
某学生用年代尺列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在北京的重要史事,其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A.五四运动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台儿庄战役
7.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A.党的创立,开天辟地
B.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C.秋收起义,转战农村
D.万里长征,战略转移
8.
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二十六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所要说明的是
A.中国已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
D.抗日战争极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
9.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说:“鸦片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以上内容属于
A.历史事实的叙述
B.历史过程的描述
C.历史原因的分析
D.历史结论的阐释
10.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百团大战”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A.百团大战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B.侵华日军老兵回忆录
C.历史论著中对百团大战的描述
D.电影作品《百团大战》
11.
使下图中①所示城市获得和平解放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2.
下图是201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32号舷窗。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德意志王朝战争
D.俄国十月革命
13.
1971年,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他期盼的是
A.祖国早日实现统一
B.实行“一国两制”
C.尽早实现“三通”
D.达成“九二共识”
14.
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包括
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下面照片拍摄于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与尼克松的握手被誉为“跨越大洋的握手”。这一外交活动带来的成果是
A.“乒乓外交”轰动世界
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
下图漫画中,英国人约翰艰难地行走在写有“马歇尔援助”的绳索上,美国山姆大叔问道:“约翰,如果没有这条绳索,你能否运送货物?”漫画说明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是

①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
②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③推动欧洲走向经济合作
④直接对抗华沙条约组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
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其内容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A.“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B.二战后美国独霸世界
C.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D.国际恐怖主义的肆虐
18.
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联合开始于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军事领域
D.文化领域
19.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②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③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④诞生了最早的纸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其共同点在于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21.
中国古代手工业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下文物能够代表商周时期手工业水平的是
A.司(后)母戊鼎
B.蜀郡铁锸
C.景德镇青花梅瓶
D.松江棉布
22.
南宋诗人范成大诗作《夏日田园杂兴》中写道:“下田戽(hù,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下列图像材料与诗中内容相匹配的是
A.翻车
B.筒车
C.高转筒车
D.风力水车
23.
下图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是
A.种植业与饲养业结合
B.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C.男尊女卑的家庭关系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4.
《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纺织)面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则史料能够说明的是
A.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B.农产品商品化日益明显
C.新型的雇佣关系出现
D.重农抑商观念彻底改变
25.
使四川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漕渠
D.白渠
26.
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有一位航海家坚信地圆说,他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多次横渡大西洋向西航行,虽然没有到达他梦想中的亚洲,但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这位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7.
观察“三角贸易示意图”(见下图),能够推导出来的历史结论是

①三角贸易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②美国是三角贸易中最大的奴隶贩子
③贩卖黑奴给美洲带去廉价的劳动力
④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巨大人口损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
当你看到有关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始来牟机器磨坊等企业的资料时,你会联想到的历史学习内容是
A.列强开始在中国投资办厂
B.农工商总局的成立
C.清政府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9.
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出现这历史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放缓对华经济侵略
C.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D.东南沿海通商口岸逐步开放
30.
下图是一张年历画,画中题诗:“人民公社顶呱呱,工农商学兵一家。人众财多好建设,工农业遍地开花。”此年历画应该出现在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一五”计划期间
D.“大跃进”时期
31.
北京是中国最具创新力的大城市之,创造了许多第一(见下图)对创新成就取得原因解释准确的是
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确定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贯彻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32.
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联合开始于
A.经济领域
B.政治领域
C.文化领域
D.军事领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