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6815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8/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国为了保持其欧洲大国地位试图阻止德意志的统一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德国把屈辱性的《法兰克福条约》强加给法国,惨败的法国被迫割让具有战略意义和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赔偿50亿法郎。阿尔萨斯和洛林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法兰克福和约》对于法国来说只不过是暂时的休战,法国将力图而且必须重新得到阿尔萨斯和洛林。……德意志的统一使其成为当时欧洲重要一极,德国首相俾斯麦为巩固战争成果,最初采取防御性的保守主义路线,力图孤立法国。欧洲局势的变化使其改变原来的不结盟政策,开始走上了结盟的道路。
——摘编自施兴和《近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二战结束后,欧洲各国认识到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对付来自美苏的潜在威胁。在此基础上,法德走向和解。1950年法国提出了关于建立欧洲煤钢联营的“舒曼计划”,联邦德国立即做出反应,表示支持。1951年4月,法、德、意、荷、比、卢六国外长签署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之后《巴黎协定》使联邦德国以“平等成员国”的身份加入北约组织,法国逐渐放松对德国的限制。1957年《罗马条约》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法德两个民族终于在欧洲一体化的框架内走到了一起。
——摘自李凤菊《由法德关系看中日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兰克福条约》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德关系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单选题(共15题)

2.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欧洲民族主义情绪上升。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随后,意识形态的前哨国家西德也违反美国意愿,缓解了与东德的关系,实施“新东方政策”。这表明当时:
A.西欧离心倾向冲击了两极格局
B.法德外交政策已脱离冷战轨道
C.法德两国已足以与美国相抗衡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3.
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首要条件是
A.采用现代科技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的革新和改造
B.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影响
C.确立了贸易立国的思想,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D.战后进行社会改革,废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4.
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最初出发点是
A.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摆脱美苏控制,维护自身独立
C.推动国际局势朝多极化发展
D.反对美苏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5.
1964年1月27日,中国和法国从各自的阵营中分离出来并建立外交关系,两国的对外政策都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利益。材料说明
A.苏联实力已经超越美国
B.美苏争霸暂时趋向缓和
C.欧洲崛起摆脱美苏控制
D.两极格局已受到了冲击
6.
1962年底.美国政府向伦敦提供导弹.要求英国支持美国提出的核力量计划,以保证只有美国“一个指头按核扳机”。随后肯尼迪写信要求巴黎也像伦敦那样做,戴高乐在复信中坚持法国发展自主的核力量,这反映出
A.美欧同盟关系瓦解B.国际军备竞赛日益激烈
C.西方阵营出现分化D.法国坚持自主性的外交
7.
冷战时期,法德两国冰释前嫌,建立密切的伙伴合作关系,被人们称作“法德轴心关系”。这一关系的建立
A.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已分化
B.使两极格局局面走向瓦解
C.致使西欧与美国关系僵化
D.为欧洲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8.
(题文)1961年不结盟运动第一次首脑会议宣言倡导,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要求签订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撤除一切设在别国领土上的军事基地和消除核战争的威胁,只有根本消除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才能实现持久和平。宣言表明不结盟运动
A.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B.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行动纲领
C.联合全球治理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D.谋求实现各国政治民主化与自由化
9.
20世纪60年代初,某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的国际政治力量宣称:“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该国际力量是
A.北约
B.华约
C.不结盟运动
D.欧洲联盟
10.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材料中所述的“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包括
①欧洲联盟的建立
②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③不结盟运动兴起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
不结盟运动奉行的政策是
A.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B.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C.非集团、不结盟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2.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其全球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改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欠系;从越南撤军;不再反对英法拥有独立的核力量;开启美日“友好外交的新纪元”。下列因素中,促使这一时期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军事力量的发展和对美遏制的加强
B.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联合国地位的日益提高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13.
下列历史事件与结果对应正确的是
A.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现工业化
B.日本明治维新——开启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苏俄新经济政策——全面恢复资本主义经济
D.不结盟运动兴起——冲击两极格局
14.
(题文)下列各项,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是
①欧共体的形成  ②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④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5.
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C.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16.
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联合开始于
A.经济领域
B.政治领域
C.文化领域
D.军事领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