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三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
2.单选题- (共12题)
2.
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
3.
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
B.土地制度的调整 |
C.货币制度的改变 |
D.地区经济的差异 |
4.
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
5.
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
6.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
7.
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
C.取决于资金保障 |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
8.
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
9.
下表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黄彬 | 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
朱纯祖 | 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
姚光第 |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
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
10.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
11.
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
12.
下表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
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类别 | 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 | 1970年实际产量 |
钢 | 1.45亿 | 1.15亿 |
煤 | 3.9亿 | 3.35亿 |
肉 | 2500万 | 1230万 |
蔬菜与瓜类 | 4700万 | 1300万 |
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