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下半叶,发生了两件举世震惊的大事: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覆灭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苏联彻底改变过去的制度和宪政,盲目照搬西方实行的政治经济改革的结果是灾难性的,苏东剧变不仅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共产党数量由180多个减少到130多个,党员人数除中共外由4400多万减少到1000多万人,这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也遭受极大损失。作为对比,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探索中,始终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由于30多年来经济一直保持高位数增长,GDP已占世界比重15.5%,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的影响日盛。这使得曾经预言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时代的终结”的著名学者福山不得不承认自己论断的错误。
材料 20世纪下半叶,发生了两件举世震惊的大事: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覆灭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苏联彻底改变过去的制度和宪政,盲目照搬西方实行的政治经济改革的结果是灾难性的,苏东剧变不仅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共产党数量由180多个减少到130多个,党员人数除中共外由4400多万减少到1000多万人,这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也遭受极大损失。作为对比,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探索中,始终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由于30多年来经济一直保持高位数增长,GDP已占世界比重15.5%,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的影响日盛。这使得曾经预言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时代的终结”的著名学者福山不得不承认自己论断的错误。
——摘编自吴恩远《苏联改革与中国改革缘何结果迥异》
材料提供了苏联改革与中国改革的案例,蕴含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和苏联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单选题- (共32题)
2.
“一带一路”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并充分借助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与有意向的国家和地区一起规划,共同协商,6年时间先后推动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参与签署170多份合作协议。据此可知,“一带一路”
A.体现中国继续维持与邻国结盟的外交政策 |
B.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外交理念 |
C.开拓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新篇章 |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主要手段 |
3.
1934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证券交易所法》。根据这项法律,联邦政府设立了证券与交易所委员会,要求股票交易所进行登记,并要求有股票上市的所有公司提交财务报告,还制定了证券交易的各种规章制度,防止弄虚作假,使投资者对所有公司的真实情况有所了解。这说明
A.经济危机得到强烈抑制 |
B.凯恩斯主义得以有效的运用 |
C.工业发展进入良性循坏 |
D.自由放任政策得到一定改变 |
4.
1990年,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大国已经落到了满世界乞讨购粮款的地步。按戈尔巴乔夫的说法:“苏维埃事业失败在于奋斗几十年后才发现,我们仅仅是一个拥有很多原子弹的第三世界国家。”这揭示出苏联
A.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 |
B.国防建设的显著成效 |
C.社会经济的严重落后 |
D.重工业建设高度发达 |
5.
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密切相关。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
B.中产阶级划分标准发生改变 |
C.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缩小 |
D.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
6.
近两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如图漫画表达的主旨是


A.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处劣势地位 |
B.美国积极参与构建国际经济秩序 |
C.说明中美两国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
D.强调世界和平与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 |
7.
1684年,清廷户部设江海关(驻松江)浙海关(宁波)闽海关(泉州)粤海关(广州),监管货物出入和收取关税。此外,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这表明当时
A.政府严格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
B.政府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 |
C.政府突破朝贡贸易体系 |
D.外贸繁荣倒逼政府对外开放 |
8.
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
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C.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市场形成 |
D.促进资本主义商业产生 |
9.
南宋中期一度颇为活跃的浙东事功学派积极倡导“农商并重”,强调“商借农而立,农赖商而行”,认为工商与士农一样,都是百姓的正常本业。这反映出宋代
A.传统的四民秩序被打破 |
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
C.经济发展影响市民意识 |
D.理学思想制约经济发展 |
10.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马可·波罗在500多年前游历该国,盛称其耕种、勤劳与人口众多的情形,和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可能远在今日之前,这个国家法律与组织系统所能容许它聚集的财富已经达到最高程度。”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马可·波罗的叙述并不真实 |
B.宋元时期经济与清朝相当 |
C.清朝的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
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经济转型 |
11.
春秋时期的著名商人范蠡指出:“贸易货物时,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用货物不要滞留,更不要囤积待贵。”由此可知,他主张
A.国家要加强食物安全监察 |
B.食物商品应禁止进入市场 |
C.市场秩序应得的法律规范 |
D.商品贸易应该注重时效性 |
12.
日前出土的东汉时期十三幅牛耕图画像石具体分布地区如下,据此可推知当时
出土省份 | 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
陕西 |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西安碑林、陕北 |
山西 | 平陆枣园 |
山东 | 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
内蒙古 | 和林格尔(2幅) |
江苏 | 泗县重岗、雎宁双沟镇 |
A.精耕细作技术进一步发展 |
B.牛耕使用遍及大江南北 |
C.北方的农业生产高于南方 |
D.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
13.
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A.汉唐的坊市制度在宋代已被废除 |
B.宋朝统治者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C.商品经济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
D.商业发展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 |
14.
明朝初期政府规定:家有土地十亩以下者,需种植桑、麻、棉两亩,超过十亩以上者,则需倍之。这一规定
A.强化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
B.促进了江南资本主义的萌芽 |
C.加剧了人口资源之间的矛盾 |
D.有利于明朝货币体系的转型 |
15.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由此可见,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根本原因在于
A.黑人奴隶的起义和战争 |
B.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
D.工业革命发展的客观必然 |
16.
《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A.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 |
B.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
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
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
17.
“不论是谁,如果你们希望了解人类各种族的不同,了解世界各地区的差异,请读一读或听人念这本书吧!在这本书中,正如马可·波罗所叙述的那样,我们条理分明地记下了东方各大地区……的所有伟大而又奇特的事物。”这一宣传
A.使东方很快沦为西方的半殖民地 |
B.使“西学东渐”逐渐成为潮流 |
C.成为西、葡开辟新航路的极大动力 |
D.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18.
1882年,英商魏特模等拟在上海设立纺纱厂,总理衙门明确指出:机器织布系中国创办之举,予限十年内只准许华商入股,不准另行设局……是故不准华商另行设厂,然则何能反而允许洋商设厂歙!这表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 |
B.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
C.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性质 |
D.促进了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历程 |
19.
“清廷虽然已准许‘民间设厂’,但直到戊戌维新运动前后,华商自由设厂的权力仍未得到法律上的保证。各级官吏的敲诈勒索、日渐增多的苛捐杂税,严重地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主要表明民族工业
A.受本国封建主义束缚 |
B.受外国资本主义阻碍 |
C.出现全面萎缩的状况 |
D.经营管理非常混乱 |
20.
上世纪五十年代,党确定了在实现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路径。1977年,中共中央在《关于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中要求“农、林、牧、副、渔主要作业的机械化,达到70%”。可随着1980年的临近,这个声音却越来越弱,最后更是悄无声息。这一政策
A.符合了当时中国农业现状 |
B.伴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实现 |
C.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明显 |
D.极大推动了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
21.
1987年同1978年相比,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比重由77.6%下降到59.7%,集体经济的比重由22.4%上升到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合称)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这表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
C.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遭到削弱 |
D.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
22.
《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一文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 |
B.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 |
C.彻底否定以往“分田单干”的历史性作用 |
D.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
23.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1982年为144.6千克,2002年降至78.5千克,这表明
A.自然灾害致粮食产量下降 |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 |
C.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24.
民国初年,《采菲录》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
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 |
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
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 |
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 |
25.
古代儒者往往“言必称尧舜”,如《尚书尧典》记载“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歌颂尧为政德行高明;《孔子家语五帝德》记载尧为政“其仁如天,其知如神”,这表明了儒者
A.违背现实政治需要 |
B.批判法家社会变革 |
C.主张恢复礼乐文明 |
D.推崇圣王为政之道 |
26.
古希腊建筑师们在设计伊瑞克提翁神庙时,计划把6根单调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但少女的脖子纤细,无法承受神庙的重量,如果加粗少女颈部,则会影响美观。建筑师们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给每个少女颈后保留一缕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这主要体现了古希腊
A.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 |
B.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
C.建筑师具有活跃思维和高超技艺 |
D.希腊艺术人才辈出成就斐然 |
27.
启蒙运动提倡“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委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反映启蒙运动
A.维护人权,追求公平 |
B.宣传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 |
C.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 |
D.反对专制,强调人民主权 |
28.
学者布克哈特曾对某段历史进行评价:“文化一旦脱离中世纪空想的桎梏,也不能立刻和在没有帮助的情形下找到理解这个物质和精神的世界的途径。它需要一个向导,并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这个向导,因为古代文明在每一种使人感到兴趣的精神事业上具有丰富的真理和知识。”这表明
A.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尺度” |
B.希腊罗马文化的真理颠扑不破 |
C.文艺复兴带有“托古改制”色彩 |
D.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理念 |
30.
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真正信仰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材料中的“他们”
A.掀起以理性为核心的启蒙运动 |
B.发动宣扬“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 |
C.成为近代唯物主义学说的先驱 |
D.发动否定上帝的文艺复兴运动 |
31.
古希腊建筑师们在设计伊瑞克提翁神庙时,计划把6根单调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但少女的脖子纤细,无法承受神庙的重量,如果加粗少女颈部,则会影响美观。建筑师们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给每个少女颈后保留一缕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这主要体现了古希腊
A.建筑师具有活跃思维和高超技艺 |
B.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
C.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 |
D.希腊艺术人才辈出成就斐然 |
32.
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
A.源远流长历代延续 |
B.因地制宜注重方法 |
C.政府主导手段增多 |
D.分类精准成效显著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单选题:(3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