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湖北武汉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一下期中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665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8/1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材料一:英、法两国在殖民地和贸易方面的竞争直到17世纪末叶才导致相互开战。在那以前,英国人与荷兰人的矛盾要多得多,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站、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英荷战争。其后,当英国人认识到法国人正取代荷兰人,成为他们最可怕的对手时,形势改变了。荷兰资源有限,且已过了其全盛时期;法国却是个远为富饶、人口多得多的国家,而且正在急剧地加紧海外活动……1689年,开始了几乎拖延一个世纪,直至1763年英国大获全胜为止的接连四次的英法战争。
材料二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统计(单位:百万美元;只计企业财产和房产两项)
国别
1902年
1914年
1930年
英国
255
507
846
美国
23
52
214
法国
37
76
144
日本
1
213
1013
各国统计
315
848
2337
 
——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
(1)概括材料一所描述的历史现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欧各国在对外政策方面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外国对华投资状况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分别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单选题(共19题)

2.
观察下图,对其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19世纪40年代前期数值的上升是由于自然经济解体造成的
B.19世纪40年代后期数值的下降是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C.该图表反映出英国制造品的强大竞争力
D.该图表反映出中国传统经济形态的顽固性
3.
“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不贰市,不移官。”以上材料反映的是(    )
A.官营手工业B.私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民间手工业
4.
清代学者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说“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一记载反映了(    )
A.棉种植的扩展B.棉布的普及
C.棉纺业成为新兴部门D.棉纺技术的提高
5.
“坊市,总一百一十区,万年、长安以朱雀街为界。街东五十四坊及东市,街西五十四坊及西市,皇城之东尽东郭,城之西尽西郭。南街一十四坊,取《周礼》王城九逵之制。”材料所描述之现象应是(    )
A.西汉B.唐C.宋D.明
6.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唐宋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唐宋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比第一次突出的表现是(    )
A.信用货币的使用B.货币的作用变大
C.对外贸易的繁荣D.金融服务机构的出现
7.
1868年,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工业革命为信号灯的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B.城市化的发展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C.政治改革后,议会地位有了较大提高
D.汽车的发明应用使城市交通环境更复杂
8.
“阿尔布克尔克(1453年-1515年的葡萄牙军人)打破了阿拉伯商人对印度洋的传统垄断,并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和威尼斯商人争夺他们以往通常在地中海东部诸港口购买的‘香料’。威尼斯商人不再能找到他们几个世纪以来从亚历山大港和地中海东部港口购买的香料。取而代之的是,现在香料正通过更长但更便宜的海洋航线运往里斯本。”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葡萄牙人战胜了威尼斯人
C.地中海传统商路的衰落
D.葡萄牙人战胜了阿拉伯人
9.
“如果考虑到葡萄牙在远洋航海理论和实践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第一个伟大发现即美洲大陆的发现乃在西班牙的赞助下取得,这似乎是自相矛盾的。而似乎更自相矛盾的是,取得这一成果的原因竟是在于,葡萄牙人在地理知识方面比西班牙人更先进,并正确地估计出哥伦布的计算结果是错的。”这段材料表达的主旨是( )
A.哥伦布的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
B.葡萄牙在远洋航海理论和实践等方面领先于西班牙
C.哥伦布错把美洲当成印度的原因是西班牙地理知识的欠缺
D.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必然的
10.
“美洲的殖民地为欧洲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初级产品,从而扩大了英国的土地基础。在十八世纪后期,美洲的土地还成为欧洲过剩人口的接收地”。其意为(    )
A.美洲的殖民开拓了新市场促进新分工
B.北美取代西欧占据世界市场中心地位
C.欧洲完成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换
D.促使英国于北美殖民区域的急剧扩大
11.
“在17世纪初期,它具备了国家发展的许多要素,诸如国内经济繁荣,社会稳定,陆军训练有素,海军实力雄厚,而它的地理位置当时也看不出对它有何不利之处。恰恰相反,纵横交错的河网为它对付西班牙提供了天然屏障(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而濒临北海,又为它利用富饶的鲱鱼资源提供了通路。但一个世纪之后,它面对几个强敌,却在保卫自己困境中挣扎。”文中“它”指的是(    )
A.英国B.葡萄牙C.法国D.荷兰
12.
1788年的一份雇佣童工的契约写道:“同意安妮在棉纺厂当合格忠实的仆役童工。每周6个工作日,每日工作13个小时,上下工钟点由工厂主决定。如果安妮旷工,工厂主不仅可以扣罚工资,而且可以要求赔偿。若工作中有不轨行为或玩忽职守,工厂主可以自由解雇她”。以上材料最适合用作以下哪个课题的研究资料?(    )
A.社会主义思潮诞生的背景
B.殖民主义者的罪恶历史
C.西欧封建社会崩溃的历史必然性
D.工业革命推动工业化的前进
13.
前英国首相威廉·皮特曾说过:“新政府对最根本的原则视而不见,要知道,在商业和海军力量上,法国是我们最主要的,或许应该说是唯一的威胁…如果把西印度群岛宝贵的岛屿还给它…我们相当于给了法国东山再起的基础…这些地方的贸易利润最为丰厚。”大皮特说此话大致时间是(    )
A.18世纪60年代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17世纪中期
D.17世纪末
14.
19世纪末,许多国家成为某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国,如:埃及生产棉花,巴西种植咖啡和橡胶,智利出产硝酸盐、铜,玻利维亚生产锡等。这种现象
A.有利于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
B.反映出殖民地经济越来越孤立于世界市场
C.是资本输出导致的国际分工
D.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15.
世界市场发展经历了数百年的历程,每个发展阶段都各有特点。以下排列符合世界市场发展时序的是:(    )
A.抢劫、欺诈——武力威胁——商品输出
B.给亚非拉带去灾难与破坏——促进当地民族工业起步——传播先进文化
C.以英国为主导——以法国为主导
D.资本流向西欧——资本流向亚非拉
16.
在19世纪中期,企业主们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到了20世纪初,企业则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管理,开始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其原因是:(    )
A.旧一代资本家被更先进的生产力所淘汰
B.垄断时代企业经营的规模和难度都有极大提高
C.企业资本额巨大,单个资本家难以独自承担
D.统治阶层调整策略,将部分利益分与其它阶层
17.
以下图表反映了某一时期某国的就业人口状况,这个国家有可能是:(    )
A.1860年日本 B.1840年英国
C.1990年法国 D.1900年中国
18.
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具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B.官僚资本进入20世纪以后走向萎缩
C.外国商品输出逐渐让位于资本输出
D.民族资本自1936年进入黄金时期
19.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反映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B.突破了洋务思想的局限
C.实质是呼唤新一轮的政治革命
D.对西方社会缺乏全面认识
20.
阅读下表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这份数据可反映出
棉纱进口
棉布进口
麦粉进口
钢铁进口
机器进口
生铁产量
下降38%
下降20%
下降15%
增加20%
增加20%
增加30%
 
A.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
B.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C.政府为抗战作物质准备
D.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