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西赣州十三县(市)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665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1/8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比一切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国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权力是违反法律的。
(197条)上下两院恭请国王陛下录用国会所信任的枢密大臣、大使及其他大臣,在国内外主管国王陛下的事务,否则我们既不能给陛下提供维持生活的费用,又不能对海外的新教徒按其要求,提供援助。
——《大抗议书》(皮姆起草,1641年12月)
材料二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需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障……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洛克《政府论》(1690年出版)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抗议书》希望实现什么愿望。(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洛克约束权力的基本方案是什么。(2分)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学者费朗索瓦•德勃雷在《海外华人》一书中,记有郑和劝谏皇帝保留船队的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材料二厦门大学李金明教授认为郑和航海活动终止的主要原因为:郑和船队将士众多,耗资巨大,每次出航馈赠要花大笔开销,大量贡品免费提供皇室、贵族享用。……官营手工业的日益衰落,下西洋已失去雄厚的物质基础,要求建造大量可供赏赐丝织品和建造可航行远洋的海船已日见困难。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保留船队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之后远航终止的原因。
3.
读下列两图,概括相关信息,并作简要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4.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
材料一近代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摘编自步平、荣维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
——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5.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罗斯福的中国大国地位观集中体现了他的国际关系理念——集体安全的思想,……与威尔逊国际联盟不同的是,罗斯福倡导的联合国是以“警察委员会”作为支柱,他设想把世界划分为几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一个或几个大国维持秩序,这些大国在本地区具有特殊的权利和责任。……罗斯福认为,美、苏、英、中四个国家可以担当大国的角色,……中国在亚洲,尤其在远东地区发挥作用,而有关全球性的和平和安全问题,四大国将共同协商解决,这就是罗斯福的“四警”制思想。

——摘编自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

材料二 依照罗斯福的对华军事思想,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不仅是战时的需要,也是维持战后亚洲和平与安全的需要。由于中国在对日作战中的重要性,在美国的援助下,中国将不仅为反日本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也将因此崛起为一个军事强国,成为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屏障。

——摘编自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罗斯福在“集体安全”上的主张及其实现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罗斯福扶植中国“大国地位”的表现。

2.简答题(共1题)

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国教育改革出现两类公立学堂,一曰“皇堂”,二曰“西堂”。“皇堂”保证满清皇室的皇子们在未谙人事时就在教育上获得最严格的训练。“西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资助的,除教授有关“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外,专门修习其他诸如数学或自然科学之类西方课程,“中学”教授中国历史和孔圣人及其他先贤们的著作,“西学”则用英文、法文或日文教习,此类教师虽非国子监毕业,但大都有出国研习经历,他们普遍受到当地满清高官的尊敬和另眼相待。“西堂”的学生们每月还能从政府那儿领到一笔小小的生活补贴,大约为一元或一元五。另外,他们在学堂还有一间免费的住处。
——摘编自香港记者自由通讯汇编《帝国的回忆》
材料二下表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西堂”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时期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3.单选题(共13题)

7.
关于罗马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C.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D.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8.
美国第八任总统(1837-1841年在任)马丁•范布伦认为,1787年制宪“是一次英雄式的,但乱法的行动”。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   )
A.1787宪法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制定的,不合法
B.马丁•范布伦赞赏制宪会议的创新勇气
C.1787宪法以新的内容否定了此前的《邦联条例》
D.宪法导致美国政体革命性变化
9.
1942年中国远征军10万人首次入缅作战,成功解救了被困的7000多名英军,阻挡了日军向印度进军。1944年中国军队再次入缅作战,修筑了“史迪威公路”,打通了盟军由印度向东进军的通道。这说明中国军队
A.是亚太地区盟军的重要战略支柱
B.极大地消耗了日本的物力和财力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D.牵制日军兵力最多、歼敌最多
1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1894年6月出版)中写道,“在股份公司内,职能已经和资本所有权分离,劳动也己经完全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的所有权相分离。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一个必经的过渡点,以便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所有,不过这时它已经不是当作个体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当作共同生产者共有的财产,直接的社会财产。”为此,十九世纪末期的欧美工人运动:
A.坚持了暴力革命,武装夺权的道路
B.以实现民主权利,增加福利待遇为主要目标
C.顺应时代发展,放弃了与资本家的斗争,转向合作
D.产生了列宁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11.
1901年,摩根、洛克菲勒、哈里曼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北方证券公司,其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1902年司法部长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指示,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对它起诉。对该垄断组织的起诉
A.意在整顿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B.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C.体现了政府对垄断组织的否定
D.限制了垄断组织的发展
12.
“16世纪时,关于中国的报道几乎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专利,进入18世纪,法国人后来居上,那些像优秀‘国外数学家’一类的博学的传教士,真正充当了中西学术文化交流的使者角色。”材料强调的是
A.西方传教士开始全面开垦中国文化
B.东西方之间开启了“对话”的历程
C.欧洲经由传教士引介关注中国文化
D.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现象达到了高潮
13.
阅读下表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棉纱进口
棉布进口
麦粉进口
钢铁进口
机器进口
生铁产量
下降38%
下降20%
下降15%
增加20%
增加20%
增加30%
 
A.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
B.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C.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D.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
14.
下表放映的是1938年—1941年间,西南地区新增加的企业数量,材料表明(  )
年份
新增加企业数
1938
240
1939
466
1940
589
1941
843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B.抗日战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中国形成行业齐全的工业发展格局
D.“实业救国“的热情高涨
15.
阅读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C.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6.
在“大跃进”时期,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定产到户,超额归己”。责任田效果明显,许多农民起而仿效。到1961年底,安徽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田。这说明
A.农民热烈响应国家的跃进计划
B.兼顾公私利益有利于经济
C.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已经开始
D.农业政策提高生产积极性
17.
15世纪有西欧学者提出:“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我(上帝)既没有使你进入天国,降入凡尘,也没有让你死亡或永生。归根到底,……你是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批判了中世纪的神学蒙昧B.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借助神威阐扬新型人本观D.冲击了教会的思想禁锢
18.
“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B.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
19.
阅读下表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这份数据可反映出
棉纱进口
棉布进口
麦粉进口
钢铁进口
机器进口
生铁产量
下降38%
下降20%
下降15%
增加20%
增加20%
增加30%
 
A.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
B.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C.政府为抗战作物质准备
D.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

4.选择题(共2题)

20.{#blank#}1{#/blank#} (那) is a {#blank#}2{#/blank#}(书包).
21.{#blank#}1{#/blank#} (那) is a {#blank#}2{#/blank#}(书包).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