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经济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
材料二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引发了一场生产工具和动力机制的革命……19世纪70年代前的英国,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却掌握了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1)根据材料一、二,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于什么地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工业化的态度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享各自的理由。
材料一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
| 原材料 | 食品 | 工业制造品 |
出口贸易 | 7% | 8% | 85% |
进口贸易 | 61% | 33% | 6% |
材料二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引发了一场生产工具和动力机制的革命……19世纪70年代前的英国,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却掌握了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曾慧琴《“世界工厂”的内涵变迁和生命周期论》
材料三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宣称“我们只是把蒸汽机看作是人类发明的最高贵的机器”。——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四 1835年,法国作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访问英国城市曼彻斯特时对于工业“殿堂”的气氛深为厌恶,他写道“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之上。”——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于什么地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工业化的态度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享各自的理由。
2.单选题- (共19题)
2.
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以下对该表解读,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 |
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 |
3.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4.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
B.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
C.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
5.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
B.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了繁荣时期 |
C.西汉时期,中国的棉纺织品远销亚欧地区 |
D.16世纪前,中国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
8.
在17~18世纪殖民霸权的角逐中,既有因“资本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也有因“制度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与这两次“战争”对应的是
A.英西战争、英法战争 |
B.英荷战争、英法战争 |
C.英法战争、英荷战争 |
D.英西战争、英荷战争 |
9.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
B.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
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
D.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
11.
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A.受到商业革命的影响 |
B.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 |
C.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 |
D.英法重视技术的革新 |
12.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一个国家若能成为海上主人,就等于成了一个帝国。”伊丽莎白女王则声称:“海洋不属于任何民族、任何个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帝同在重商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崛起 |
B.“日不落”帝国的建立是这些言论出笼的保障 |
C.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率先建立海洋霸权 |
D.英国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打造“世界工厂” |
13.
下面是某位学生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制作的表格,其内容填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方向 | 支持国家 | 航海家 | 主要贡献 |
① | 向东 | 葡萄牙 | 迪亚士 | 航行到美洲最南端—好望角 |
② | 向西 | 葡萄牙 | 达·伽马 | 从葡萄牙出发,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 |
③ | 向西 | 西班牙 | 哥伦布 | 渡过大西洋,到达美洲 |
④ | 向东 | 西班牙 | 麦哲伦 | 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14.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观察新航路开辟后 400 多年的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 |
B.东西文明的交流 |
C.工业革命的兴起 |
D.世界人口的迁移 |
15.
英国议会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外国,只许用英国船装载或用输入国或输出国的船只装运,否则一律禁止输入英国。”该条例
A.促发英西战争 |
B.导致英法七年战争 |
C.遭到荷兰反对并引发冲突 |
D.标志着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
16.
《国富国穷》中写道:18世纪以来,欧洲的有利条件在于,它们实际上同处一个互动密切的列国体系中,所以,它们本质上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技术熟练的工匠们如同学者和艺术家一样,把整个欧洲当成自己的家”。这反映了欧洲
A.社会环境的开放性 |
B.经济发展的均衡性 |
C.贸易体系的平等性 |
D.经济模式的一体化 |
18.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
19.
20世纪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经过几番姓“社”姓“资”的争论,在对恪守传统苏联模式的“左”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市场经济在中国终于真正成了主角。这次会议应该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