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663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5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经济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
 
原材料
食品
工业制造品
出口贸易
7%
8%
85%
进口贸易
61%
33%
6%
 
材料二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引发了一场生产工具和动力机制的革命……19世纪70年代前的英国,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却掌握了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曾慧琴《“世界工厂”的内涵变迁和生命周期论》

材料三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宣称“我们只是把蒸汽机看作是人类发明的最高贵的机器”。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四  1835年,法国作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访问英国城市曼彻斯特时对于工业“殿堂”的气氛深为厌恶,他写道“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之上。”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于什么地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工业化的态度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享各自的理由。

2.单选题(共19题)

2.
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以下对该表解读,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
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
3.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4.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C.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5.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B.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了繁荣时期
C.西汉时期,中国的棉纺织品远销亚欧地区
D.16世纪前,中国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6.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7.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英国的工业发展一枝独秀
C.重大发明来自传统工匠
D.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
8.
在17~18世纪殖民霸权的角逐中,既有因“资本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也有因“制度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与这两次“战争”对应的是
A.英西战争、英法战争
B.英荷战争、英法战争
C.英法战争、英荷战争
D.英西战争、英荷战争
9.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10.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产业结构不同
B. 生产方式不同
C. 主要动力不同
D. 交通工具不同
11.
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A.受到商业革命的影响
B.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
C.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
D.英法重视技术的革新
12.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一个国家若能成为海上主人,就等于成了一个帝国。”伊丽莎白女王则声称:“海洋不属于任何民族、任何个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帝同在重商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崛起
B.“日不落”帝国的建立是这些言论出笼的保障
C.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率先建立海洋霸权
D.英国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打造“世界工厂”
13.
下面是某位学生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制作的表格,其内容填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方向
支持国家
航海家
主要贡献

向东
葡萄牙
迪亚士
航行到美洲最南端—好望角

向西
葡萄牙
达·伽马
从葡萄牙出发,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

向西
西班牙
哥伦布
渡过大西洋,到达美洲

向东
西班牙
麦哲伦
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A.①
B.②
C.③
D.④
14.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观察新航路开辟后 400 多年的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文明的交流
C.工业革命的兴起
D.世界人口的迁移
15.
英国议会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外国,只许用英国船装载或用输入国或输出国的船只装运,否则一律禁止输入英国。”该条例
A.促发英西战争
B.导致英法七年战争
C.遭到荷兰反对并引发冲突
D.标志着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16.
《国富国穷》中写道:18世纪以来,欧洲的有利条件在于,它们实际上同处一个互动密切的列国体系中,所以,它们本质上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技术熟练的工匠们如同学者和艺术家一样,把整个欧洲当成自己的家”。这反映了欧洲
A.社会环境的开放性
B.经济发展的均衡性
C.贸易体系的平等性
D.经济模式的一体化
17.
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是
A.钢铁工业
B.电力工业
C.石油工业
D.汽车工业
18.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19.
20世纪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经过几番姓“社”姓“资”的争论,在对恪守传统苏联模式的“左”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市场经济在中国终于真正成了主角。这次会议应该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下图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