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滑县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663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希腊哲学繁星般的智慧天空中,其实智者学派也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级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底的理性论批倒,但其将哲学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肌体;即使他们在思辨的道路上走到另一个极端,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没有智者学派,就很难设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

材料二 文艺复兴在各方面都创造了毫不逊色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成就:伯鲁乃列斯基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从古罗马万神庙而来,米开朗琪罗的圣彼得大教堂穹顶更是将恢宏壮阔、庄严崇高发挥到无以复加。

——张卫、朱江《略论文艺复兴建筑的历史成因及历史地位》

材料三  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

——摘编自黄淳《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及其特点》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智者学派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智者学派的主要主张及其形成的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世纪”所倡导的主要思想及其产生的主要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材料二除非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二为一,并把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而不顾另一的平庸的人们驱逐到一旁去;否则城邦就绝不会免于灾难而得到安宁……而且,我相信就连全人类也不会得到安宁,……唯有到了那时候,我们的这个国家才有获得生命并见到天日的可能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
材料三柏拉图认为有五种政体形式:贵族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他的理想国家是贵族政体,在其中,体现为哲学王的理性要素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人们的理性也控制着他们的欲望。柏拉图强调,这种政体虽然只是个理想,但却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很有意义的目标。“对一个国家来说,贵族政体是模范政体,因为在这个政体形式中我们发现了所有阶级之间的那种正当的从属关系
——(美)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其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柏拉图认可的模范政体的主要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柏拉图两人治国主张的相同之处。分别指出两者的观点在当时无法实现的原因。

2.单选题(共15题)

3.
翟振明在《启蒙反思的可能误区》里这样认为:真理没有被理解是没有价值的……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把握生活的真谛,首先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把握直接就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而不是因为它会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造成更好的结果。材料意在强调
A.理性会影响历史的进程
B.社会进程影响理性产生
C.要用理性思考社会问题
D.理性使人们生活更幸福
4.
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与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体现“离异”和“回归”特点的作品是
A.《九十五条论纲》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社会契约论》
D.《十日谈》
5.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种主张
A.表明知识分子倡导以人为本
B.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特征
C.是对古希腊民主法治的反动
D.会得到苏格拉底的积极响应
6.
15世纪的德意志出现要求打破知识为特殊阶层所垄断的局面;要求认识与理解,而不仅仅是祈祷;德语在法律和各种文件中被普遍使用,不同的阶层开始发出渴求的呼声。当时的德意志形成这种潮流的原因有
①社会财富被教会掠夺
②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性至上
③民族主义观念逐步兴起
④马丁·路德改革唤醒了民众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
马拉赞扬卢梭是“真理和自由的倡导者,恶劣习俗的讨伐者,人道主义的保卫者和人民神圣权利的复兴者”。称卢梭为“人民神圣权利的复兴者”,主要是因为他
A.宣称“人生而自由”
B.倡导“天赋人权”
C.提出了“主权在民”
D.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8.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皆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里,王国维强调的主旨是
A.文学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形成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
B.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没有继承性
C.每个时代的文学都是优秀的,是后无来者的绝唱
D.文学在内容上偏重于时代政治主题,文学成为政治的附庸
9.
雨果曾说:“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作者旨在说明中国古代的发明
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B.未推进中国社会的根本性变革
C.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10.
“器官产生需求,反之需求又产生器官”,是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的一句名言。其成就与此相符的生物学家是
A.施莱登
B.达尔文
C.施旺
D.拉马克
11.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纪念某位科学家诞生300周年的演讲中说:“他确实解读了苍穹之谜。并且他相信,运用同样的沉思中的想象力,他也能解读上帝的秘密,解读神明预定的过去与未来事件的秘密。”这位科学家解读的“苍穹之谜”和“上帝的秘密”
A.直接推动近代天文学的革命
B.使人类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C.促使人类开始关注现世生活
D.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12.
GPS是英文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全球定位卫星发出的信号,由于处在不同的参照系上,时空无法和地面同步,只有根据卫星和地面的原子钟不断调整时间,才能保证定位系统的精确。由此可知,全球定位系统依赖于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
13.
弗洛伊德曾说:“人类的自我观念在科学发展的冲击下,受到两次重大打击,第一次是地球中心说的破除……第二次是生物学研究,把人类贬到‘我们都是动物世界的子民’,打破人一向自以为是万物之灵的尊贵地位。”对这两次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分别是
A.伽利略和达尔文
B.哥白尼和牛顿
C.牛顿和爱因斯坦
D.哥白尼和达尔文
14.
1895年和1898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乘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材料说明康有为两部著作的特点是
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
B.注重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
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
D.注重材料取舍.以西学论证中学
15.
有学者认为,“戊戌政变的反动使慈禧不得不担当起维新运动遗嘱执行人的角色,中国政局开始进入新政和预备立宪时期。”这说明
A.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B.民主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C.现代化潮流难以逆转
D.清政府竭力维护专制统治
16.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宣称:“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新三民主义”宣称“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上述变化反映出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A.随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而调整
B.以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为转移
C.与中国革命任务的联系更紧密
D.具有十分明显的阶级属性特征
17.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下图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