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秦汉时期开始从封建制向官僚制过渡,但这也仅指行使统治的组织机构的形式即官制而言的,至于具有行政管理技能的官员和理性的法律这两点,在秦汉以后的社会发展中都一直尚付阙如,致使中国早期的官僚制萌芽一直未能发展为现代的官僚制。
(2)指出材料二中罗马法分类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类法是如何有利于“罗马国家稳定”和造福“个人利益”的?
(3)村料三中学者认为科举制和罗马法是古代东西方文明对后世的巨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一 中国在秦汉时期开始从封建制向官僚制过渡,但这也仅指行使统治的组织机构的形式即官制而言的,至于具有行政管理技能的官员和理性的法律这两点,在秦汉以后的社会发展中都一直尚付阙如,致使中国早期的官僚制萌芽一直未能发展为现代的官僚制。
——马克斯·韦伯
材料二 (罗马法)研究的对象有两个,公法是有关罗马国家稳定的法,私法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法。事实上,它们有的造福于公共利益,有的则造福于私人。——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
材料三 由中央统一管理的文官制度在更大范围内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特征,而中国科举制在建立现代文官制度方面扮演过重要角色。可以明确地说,这是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美)H.G.Creel顾立雅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耶林格
(1)简述汉代完善官僚体制建设方面的重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韦伯认为中国古代官僚体制无法发展为现代官僚体制?(2)指出材料二中罗马法分类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类法是如何有利于“罗马国家稳定”和造福“个人利益”的?
(3)村料三中学者认为科举制和罗马法是古代东西方文明对后世的巨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理由。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将一些公立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重组合并成了13所国立大学、5所学院和9所省立大学,并把经费资助扩展到一些水平较高的私立学校,用于开设新学科和购置设备。在20所私立大学和33所私立学院中,1934年和1935年有32所获得了资助,1936年有40所获资助。不应低估的成就是,在这十年中,中等教育也取得了4~5倍的增长。到1937年,有2042所中学,1211所师范和370所职业学校,就读学生达545207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将一些公立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重组合并成了13所国立大学、5所学院和9所省立大学,并把经费资助扩展到一些水平较高的私立学校,用于开设新学科和购置设备。在20所私立大学和33所私立学院中,1934年和1935年有32所获得了资助,1936年有40所获资助。不应低估的成就是,在这十年中,中等教育也取得了4~5倍的增长。到1937年,有2042所中学,1211所师范和370所职业学校,就读学生达545207人。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表为19世纪中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部分历史事件。从表中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历史术语准确)

图表为19世纪中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部分历史事件。从表中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历史术语准确)
3.单选题- (共7题)
4.
1911年清廷宣布“铁路国有”的上谕传到成都时,四川省的立宪派绅商立即指责铁路国有政策未经资政院议决,违背法律程序,痛陈取消商办铁路是“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入室之实祸。”这反映了立宪派
A.配合了湖北新军的革命 |
B.竭力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 |
C.与革命派的主张趋于一致 |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性 |
5.
美国历史学家小施莱辛格曾这样评价尼克松—基辛格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美国结束了越南战争 |
B.美国放弃了遏制中国的政策 |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D.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
6.
下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表,关于该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①阶段英国人击败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
B. 在②阶段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
C. 在③阶段美国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殖民大国
D. 在④阶段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A. 在①阶段英国人击败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
B. 在②阶段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
C. 在③阶段美国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殖民大国
D. 在④阶段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7.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
B.经济危机的爆发式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
C.科学技术史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
8.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称:“中国……贫乏之农夫,劳苦之工人所在皆是。因其所处之地位,与所感之痛苦,……其要求解放之情至为迫切,则其反抗帝国主义之意亦必至为强烈……国民党于此,一方面当对于农夫工人之运动,以全力助其开展,辅助其经济组织,使日趋于发达。”这表明国民党意识到
A.通过联俄改善外部环境 |
B.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性 |
C.改善民生是其首要任务 |
D.革命成功需要发动民众 |
9.
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人的头脑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千千万万个印象,“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文学作品应该“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该作家主张
A.弘扬启蒙时代理性精神 |
B.以写实手法来塑造人物 |
C.注重描写社会底层心声 |
D.发掘人内心深处的奥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