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651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请回答:
(1)“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什么理论?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它吸收了哪些优秀理论成果?
(2)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和20世纪初的俄国实践这一理论的具体事例是什么?
(3)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怎样的革命道路?与俄国革命道路有什么不同?
2.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
材料一“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材料二1998年,美英未经联合国安理会同意对伊拉克进行大轰炸。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联合国安理会同意,向南联盟发动大规模的空袭。2001年美国以反恐为名义发动对阿富汗战争,推倒塔利班政权。2003年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这是美国的“坦克式民主和自由”。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什么样的政治格局?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企图是什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是什么?美国的战略企图受到当今国际上力量制约的表现是什么?
(3)你认为当今新的政治格局趋势会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怎样影响?

2.单选题(共21题)

3.
西方法律大多继承了古罗马法,其基本制度和原则今天依然起作用的
①陪审制度
②律师制度
③“不告不理”的原则
④三权分立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4.
现代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实行两院制
B.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C.上院权力都比下院大
D.都拥有立法权
5.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国王受法律制约,只能依法行事
C.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
D.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已成为历史必然
6.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下图是该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7.
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是在
A.1840年
B.1895年
C.1860年
D.1901年
8.
“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A.爱国主义精神
B.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C.追求真理、勇于开拓的精神
D.艰苦朴素的精神
9.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共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政治上成熟的表现在:
①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找到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③形成了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问题的领导核心
④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
“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焰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
①从此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
②第一次拒绝了不平等条约的签字
③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斗争
④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1.
距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一百年前,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礼物是
A.火烧圆明园
B.割占宝岛台湾
C.签订《辛丑条约》
D.提出“二十一条”
12.
这是一张发行于1900年的外国明信片上所描述的画面,有8个身着不同制服的外国士兵正在围攻“中国龙”。它所反映的列强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
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C.中国战场对其他战场作了战略配合
D.美英盟军对日作战,配合了苏德战场
14.
某大科学家写了60年日记,对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 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 解放军入北京城
C. 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D. 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15.
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性质是
A.都是社会主义革命
B.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前者是社会主义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前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者是社会主义革命
16.
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
B.中国的国情要求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政治
C.中国曾借鉴了许多国家的民主政治的模式,但均告失败
D.邓小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决定的
17.
在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18.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①求同存异
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
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C.反映中美关系的缓和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
戴高乐认为:“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
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欧洲的一体化
B.实现成员国之间商品、人员、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
C.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D.促进各成员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摆脱美国的控制
22.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样化趋势,根源在于
A.强大的军事实力
B.稳定的政局
C.发达的科技和教育
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样化
23.
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这里的“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它()
A.曾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职能B.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C.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D.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