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651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9/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2007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我同时强调,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社会历史发展不同,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是不相同的……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
请回答:
(1)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试根据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概括其对后世的借鉴意义。
(2)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因国情差异,各国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试指出法、德两国代议制民主的不同形式,并分析概括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
材料二

刘少奇追悼大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文本

选举村级委员会
(3)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4)某中学兴趣研究小组欲对近代西方人类文明创立的政治制度进行探索,请你为其提供下列帮助:
①拟定一个探究题目;②提供三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2.单选题(共25题)

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的拨乱反正的内容不包括
A.为1976年天安门事件的错误处理平反
B.为刘少奇、彭德怀等一大批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平反昭雪
C.为1957年错划的“右派分子”平反
D.粉碎“四人帮”
4.
“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其最主要表现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
B.造成了一大批冤假错案
C.公检法无法正常工作
D.各级各部门遭到夺权风暴的袭击
5.
九届全国人大的代表中有少数民族代表428名,在全国政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政协委员……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A.各民族的民族素质大大提高,都出现了管理国家的人才
B.各民族在政治权利上和社会地位上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C.我国消灭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不再存在民族差异
D.我国56个民族的公民全都享有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切政治权利
6.
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状告村长,但最后当村长被警车带走时秋菊拖着沉重的身躯追赶警车,她艰难地爬上一个土岗,望着绝尘而去的警车,一脸茫然,喃喃自语道“我只想讨个说法,昨把人抓走了呢?”下列表述是某班学生的观后感,其中表述正确的有
①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②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③它反映了我国落后地区农民的传统意识与现代化法制观念之间的冲突
④它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所依据的法律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8.
***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办法。”基于此,新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9.
2008年4月12日***会见萧万长,双方同意推动两岸周末包机磋商。这表明

①“三通”对两岸经济发展与往来都有重大意义
②台湾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在“三通”
③实现“三通”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④一个中国原则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③
10.
香港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在其新书《香港十年》中,真实记录了回归后香港社会的各色景象,以大量的生动细节丰富了关于这一历史性事件的解读,描述了香港回归后在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变化。这本书的出版时间最有可能是
A.1997年
B.1999年
C.2005年
D.2007年
11.
在新中国政权建设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都注意吸收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以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为例,63名委员中,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30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人。这最能说明: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已经确立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
C.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中国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12.
下列不属于中英、中葡联合声明中对港澳回归祖国后采取的政策的是
A.设立特别行政区
B.社会制度长期不变
C.生活方式不变
D.可以保留军队
13.
下边图示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
C.十年“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14.
建国后推行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含义是
A.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民主协商,共同执政
B.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一起参政议政
15.
1954年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A.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B.主要参政议政组织
C.负责对外交往的机构
D.处理民族事务的机关
16.
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指导纲领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C.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近代中国第一部通过民主方式制定的宪法
17.
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不包括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结束
B.结束了以《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
C.政协完全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18.
民主建国会中央主任委员黄炎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不愿在政府中任职。新中国成立后,他欣然就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黄炎培的出山与下列哪项制度相关联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19.
云南一位村干部说: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你更得对老百姓负责。”他的话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20.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21.
(题文)20世纪40年代,先后在重庆和北京召开过两次政协会议,两次会议都
A.是在国共两党达成和平协议基础上召开的
B.各民主党派都积极参加并拥护中共领导
C.都涉及到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
D.都制定了宪法或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22.
在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23.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通过了300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地方人大制定了4000多项地方性法规。这说明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构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和完善
④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24.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 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 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 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5.
(题文)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令两岸人民感动至深的诗。他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鲜明地表现了
A.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是台湾民众的主流
B.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所认同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D.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有三名民主党派,分别是民革的宋庆龄、李济深和民盟的张澜。这说明中央人民政府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
B.民主联合政府
C.共产党不居于领导地位的政府
D.实行多党制的政府
27.
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这里的“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它()
A.曾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职能B.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C.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D.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3.选择题(共6题)

28.如图是人体心脏及所连血管的解剖图,肺循环的起点是(    )

29.如图是人体心脏及所连血管的解剖图,肺循环的起点是(    )

30.如图是人体心脏及所连血管的解剖图,肺循环的起点是(    )

31.

化简:6a8y·2y23a2={#blank#}1{#/blank#} .

32.

化简:6a8y·2y23a2={#blank#}1{#/blank#} .

33.下表列出了①~⑥六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