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651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4

1.单选题(共23题)

1.
观察下图,当时***致信并盛赞蒋介石,主要是因为国民政府
A.出师讨伐北洋军阀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倡议国共两党合作D.正面战场组织抗战
2.
《天朝田亩制度》所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突出表现在
A.政治制度
B.土地制度
C.阶级关系
D.分配制度
3.
史学界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关系的讨论一直十分激烈。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对腐败落后的清政府造成自身维护统治的压力而被动地展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探索,并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从这一方面来看,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下列支持这一观点的选项是
A.《天朝田亩制度》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吸收了西方宗教思想
C.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秩序
D.《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4.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它指哪本著作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南京条约》
D.《天朝田亩制度》
5.
甲午开战前的1893年,日本拥有10人以上工人的工厂有3019家,其中使用蒸汽动力的有675家,工人人数38万。日本完全实现了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此时,中国官办工业企业只有24家,私人资本兴办的工业企业也只有100多家。只能给古老帝国的近代化提供一点“点缀”而已。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近代化工业实力决定战争性质
B.日本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
C.中日近代化程度决定战争胜负
D.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化停滞不前
6.
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很多主张立宪的人士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纷纷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B.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C.中国人民彻底认清清政府的本质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以下各项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经商
B.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
D.北京义和团运动后“惩办首祸诸臣”
8.
近代历史上,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但是最终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
A.西方列强船坚炮利
B.战略战术失误
C.社会制度落后
D.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9.
《马关条约》最能体现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的是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巨额赔款
C.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上游地区
10.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③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
***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办法。我们到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到那儿去当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要走
A.统一战线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C.城市中心道路
D.国共合作道路
12.
近代史上,有一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
A.1921年上海
B.1935年遵义
C.1945年延安
D.1949年北平
13.
1940年9月5日,周恩来在给中央的电报中说:“(此次)大战是第一件兴奋人心的大事……今日《大公报》、新蜀社论称赞华北八路军战绩,蒋有电嘉奖,何亦允发子弹。”材料中所说的“大战”
A.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坚定了国共合作的决心
C.振奋了国人的抗战信心
D.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14.
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A. 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 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 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D. 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15.
新中国成立后,著名教育家、民主人士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这表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B.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
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16.
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
A.表明国共关系走向缓和
B.说明两岸关系由对峙走向合作
C.都以“一个中国”为前提
D.都有利于国家和平统一大业完成
17.
有学者认为在历史上汉族通过吸收妨碍他们的‘夷狄’扩大了控制范围,怎么对付这些‘夷狄’成了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采取
A.一国两制的政策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建立民主统一战线的方法
18.
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借鉴的事件是
A.香港、澳门的回归
B.两岸“三通”的实现
C.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D.万隆会议的召开
19.
在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20.
台湾著名舞台剧导演赖川声执导的相声式的舞台剧《那一夜,谁来说相声》中一段写道,某老兵“第一次出国就是为了回国”。对材料反映的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出国与回国的“国”分别指“台湾”与“大陆”
B.老兵“回国”应该不早于1980年
C.“老兵”回国是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后的结果
D.当时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开始被打破
21.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法制进程非常迅速。以下民主法制的内容按照所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宣告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合法性
②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③提出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④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
22.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还需不断完善和发展。下列对其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
A.民主程度受我国经济、文化、教育等条件的制约
B.我国的民主政治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C.人民尚未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D.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在某些方面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23.
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这里的“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它()
A.曾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职能B.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C.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D.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2.选择题(共1题)

24.

 下列除去杂质所用的药品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    质

杂    质

除杂药品或方法

A

CaCl2溶液

盐酸

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B

CaO

CaCO3

适量稀盐酸

C

N2

O2

灼热的钢网

D

CO

CO2

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