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材料一
随着输入中国货品的增多和介绍中国国情的书籍的大量出版,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文化热”。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十分崇拜,在自己的书房里经常挂孔子的画像。另一位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对中国文化作了许多研究后,惊喜地发现在中国历史上从政治理论到伦理道德等方面都有特珠的地位和魅力。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l)依据材料一,指出让欧洲人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媒介。当时欧洲出现“中国文化热”正处于什么历史时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的欧洲文明取得了哪些巨大进展?
材料三 可以说,我们的文明的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长处到在于对人生归宿的合理解释。人们一定希望看到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
——摘编自罗素《中国问题》(1922年正式出版》
(3)材料三的作者对“中西文明”有怎样的见解?
随着输入中国货品的增多和介绍中国国情的书籍的大量出版,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文化热”。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十分崇拜,在自己的书房里经常挂孔子的画像。另一位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对中国文化作了许多研究后,惊喜地发现在中国历史上从政治理论到伦理道德等方面都有特珠的地位和魅力。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l)依据材料一,指出让欧洲人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媒介。当时欧洲出现“中国文化热”正处于什么历史时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的欧洲文明取得了哪些巨大进展?
材料三 可以说,我们的文明的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长处到在于对人生归宿的合理解释。人们一定希望看到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
——摘编自罗素《中国问题》(1922年正式出版》
(3)材料三的作者对“中西文明”有怎样的见解?
2.简答题- (共1题)
2.
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正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的《家风耀中华》主题展览上,展出的400余件珍贵图片和文献,展现了古代先贤修身齐家的家国情怀、革命先辈言传身教的崇高风范、历史名人恪守传承的人生境界和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做人操守,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风与国风】家风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之中,彰显着国风与国魂。“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第二十章
(1)“仁”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首先提出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它有利于形成怎样的家风文化?
材料二:【家风与党风】不管是在盒戈铁马的战争岁月,还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共产党人始终引领着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
1921年远在苏联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的张太雷在家书中写道“没有国家民族的昌盛,就不可能有家庭和个人的幸福。”在张太雷牺牲后,他的女儿正是怀揣这封家书,一路追随父亲的脚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2)概括说明以***和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的?
材料三:【家风与民风】家风文化反映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与城市文化发展一脉相传。
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出一整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培养孩子树立国家思想,树立自尊、自由、自治、讲权利、讲义务等新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博大的父爱给予孩子们细致入微的关爱与指导,使膝下9位子女成为不同领域的专家,创造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
有人曾问梁思礼先生:你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得很肯定:“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这一句话,支撑了我一生的追求。”梁思礼还曾说过,梁启超对他的最大影响就是爱国主义思想和忧国忧民。抗战期间,梁思礼虽然生活在天津的外国租界里,但是国难当头的气氛,仍然给少年梁思礼很深的印象。他曾说:正是因为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使我牢固地树立了国家必须强盛的观念,这百余年来我们受到的欺负使我感到我们一定要变成一个强盛的国家。
梁思礼(1924.8.24﹣2016.4.14),梁启超的第五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194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学位; 1947年获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 1949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1950任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技术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的时代背景
(4)结合张太雷女儿和梁思礼先生的成长经历,谈谈家风文化对于一个人人生道路选择的影响。
材料一:【家风与国风】家风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之中,彰显着国风与国魂。“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第二十章
(1)“仁”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首先提出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它有利于形成怎样的家风文化?
材料二:【家风与党风】不管是在盒戈铁马的战争岁月,还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共产党人始终引领着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
1921年远在苏联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的张太雷在家书中写道“没有国家民族的昌盛,就不可能有家庭和个人的幸福。”在张太雷牺牲后,他的女儿正是怀揣这封家书,一路追随父亲的脚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2)概括说明以***和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的?
材料三:【家风与民风】家风文化反映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与城市文化发展一脉相传。
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出一整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培养孩子树立国家思想,树立自尊、自由、自治、讲权利、讲义务等新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博大的父爱给予孩子们细致入微的关爱与指导,使膝下9位子女成为不同领域的专家,创造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
有人曾问梁思礼先生:你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得很肯定:“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这一句话,支撑了我一生的追求。”梁思礼还曾说过,梁启超对他的最大影响就是爱国主义思想和忧国忧民。抗战期间,梁思礼虽然生活在天津的外国租界里,但是国难当头的气氛,仍然给少年梁思礼很深的印象。他曾说:正是因为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使我牢固地树立了国家必须强盛的观念,这百余年来我们受到的欺负使我感到我们一定要变成一个强盛的国家。
梁思礼(1924.8.24﹣2016.4.14),梁启超的第五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194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学位; 1947年获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 1949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1950任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技术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的时代背景
(4)结合张太雷女儿和梁思礼先生的成长经历,谈谈家风文化对于一个人人生道路选择的影响。
3.单选题- (共11题)
3.
(题文)公元前427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
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
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
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
4.
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天赋人权 |
B.民主共和 |
C.君主立宪 |
D.权力制衡 |
5.
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 | B.《论联合政府》 |
C.《共同纲领》 | D.《论十大关系》 |
6.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
B.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
C.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
7.
下表
综合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 |||
年份 | 约1770 | 约1790~1793 | 约1830~1835 |
数额(百万英镑) | 140 | 175 | 360 |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 |||
年份 | 1755 | 1797 | 1835 |
指数 | 42.74 | 42.48 | 78.69 |
综合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
C.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
D.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
8.
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
10.
***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未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于、
A.《新民主主义论》 |
B.《论联合政府》 |
C.《论人民民主专政》 |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11.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
C.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
12.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
B.两极格局的瓦解 |
C.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
D.全球化进程加快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