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机器织布局筹建于1878年一1890年间,商人彭汝琮向李鸿章提出申请,李鸿章当即予以批准。1880年商人郑观应继彭主持局务,他更明确地向李鸿章要求:一、减免税厘,即“准照洋货已进口之例,免纳子口税,概免抽厘”;二、“准给年限,以免外人争利。”光绪八年李鸿章正式向朝廷请准了这一专利,在奏稿中强调指出:“查泰西通例,凡新创一业,为本国未有者,例得?(专利)以若干年限。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其应完税厘一节,该局甫经倡办,销路能否畅旺,尚难预料,自应酌轻成本,俾得踊跃试行,免被洋商排挤。拟俟布匹织成,如在上海本地零星销售,应照中西通例,免完税厘。如由上海径运内地及分运通商他口转入内地,应照洋布花色,均在上海新关完一正税,概免内地沿途税厘,以示体恤。”
——摘编自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奏稿第78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请准了十年专利及减免税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李鸿章的措施。
材料一 上海机器织布局筹建于1878年一1890年间,商人彭汝琮向李鸿章提出申请,李鸿章当即予以批准。1880年商人郑观应继彭主持局务,他更明确地向李鸿章要求:一、减免税厘,即“准照洋货已进口之例,免纳子口税,概免抽厘”;二、“准给年限,以免外人争利。”光绪八年李鸿章正式向朝廷请准了这一专利,在奏稿中强调指出:“查泰西通例,凡新创一业,为本国未有者,例得?(专利)以若干年限。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其应完税厘一节,该局甫经倡办,销路能否畅旺,尚难预料,自应酌轻成本,俾得踊跃试行,免被洋商排挤。拟俟布匹织成,如在上海本地零星销售,应照中西通例,免完税厘。如由上海径运内地及分运通商他口转入内地,应照洋布花色,均在上海新关完一正税,概免内地沿途税厘,以示体恤。”
——摘编自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奏稿第78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请准了十年专利及减免税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李鸿章的措施。
2.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材料1908年,荷兰殖民者强迫荷属爪哇华侨加入荷兰籍。与此同时,东北边疆的朝鲜移民因为国籍问题成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尖兵,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巨大威胁。为形势所迫,清政府于1909年借鉴各国国籍法,参照中国传统律例,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条例考虑到“各国国籍法有地脉血脉,即是属地、属人主义,因两主义相持必生抵触”,因此,它采用了以血统主义为主而辅之以出生地主义的折衷办法,规定凡父、母为中国人或生于中国者均属中国国籍。这就意味着大量华侨将成为法律上的中国公民,清政府理所当然的具有保护海外侨民的权利。同时东北的朝鲜移民也得以加入中国国籍,成为清朝的国民。后来,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都对国籍法进行了一些修订,但基本原则和内容并无多大变化。
——摘编自刘训智《近代中国国籍法的发展与演变》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国籍法改革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国籍法改革的影响。
材料1908年,荷兰殖民者强迫荷属爪哇华侨加入荷兰籍。与此同时,东北边疆的朝鲜移民因为国籍问题成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尖兵,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巨大威胁。为形势所迫,清政府于1909年借鉴各国国籍法,参照中国传统律例,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条例考虑到“各国国籍法有地脉血脉,即是属地、属人主义,因两主义相持必生抵触”,因此,它采用了以血统主义为主而辅之以出生地主义的折衷办法,规定凡父、母为中国人或生于中国者均属中国国籍。这就意味着大量华侨将成为法律上的中国公民,清政府理所当然的具有保护海外侨民的权利。同时东北的朝鲜移民也得以加入中国国籍,成为清朝的国民。后来,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都对国籍法进行了一些修订,但基本原则和内容并无多大变化。
——摘编自刘训智《近代中国国籍法的发展与演变》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国籍法改革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国籍法改革的影响。
3.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条日本同意接受美国、中国、英国及苏联对于上述领土及海外属地所做最后处置之任何协议。第三条日本将下列领土及其全部主权归还中华民国:台湾及其附属于台湾省之各岛;澎湖群岛;琉球群岛。
——摘编自中国《对日和约草案》(1948年)(注:该草案是国民政府预备参加对日和会的谈判方案)
材料二第二条
(2)日本放弃对台湾、澎湖之所有权利、名器与请求权。……第三条日本对于美国向联合国提出将北纬二十九度以南之南西诸岛(包括琉球群岛与大东群岛)、孀妇岩岛以南之南方诸岛(包括小笠原群岛、西之岛与琉璜列岛)及冲之鸟礁以及南鸟岛于联合国托管制度之下。
——摘编自美国等国与日本签署的《旧金山对日和约》(1951年9月8日)
(注:该和约从1952年起生效,因中国被排除在旧金山和会之外,故中国政府自和约签订至今均未承认过《旧金山和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两份文件在对日占领土问题处置上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旧金山对日和约》中美国处置日占领土方式的原因。
材料一第二条日本同意接受美国、中国、英国及苏联对于上述领土及海外属地所做最后处置之任何协议。第三条日本将下列领土及其全部主权归还中华民国:台湾及其附属于台湾省之各岛;澎湖群岛;琉球群岛。
——摘编自中国《对日和约草案》(1948年)(注:该草案是国民政府预备参加对日和会的谈判方案)
材料二第二条
(2)日本放弃对台湾、澎湖之所有权利、名器与请求权。……第三条日本对于美国向联合国提出将北纬二十九度以南之南西诸岛(包括琉球群岛与大东群岛)、孀妇岩岛以南之南方诸岛(包括小笠原群岛、西之岛与琉璜列岛)及冲之鸟礁以及南鸟岛于联合国托管制度之下。
——摘编自美国等国与日本签署的《旧金山对日和约》(1951年9月8日)
(注:该和约从1952年起生效,因中国被排除在旧金山和会之外,故中国政府自和约签订至今均未承认过《旧金山和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两份文件在对日占领土问题处置上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旧金山对日和约》中美国处置日占领土方式的原因。
2.单选题- (共6题)
4.
莫理循出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他的观察
A.反映出“运动”对西方利益的维护 |
B.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 |
C.肯定了“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意义 |
D.体现出列强对“运动”的支持立场 |
5.
19世纪60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创办淮军,后又创办轮船招商局,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此人
A.被称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B.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
C.固守传统观念,排斥一切外来事物 |
D.提出了伸民权、开议会的主张 |
6.
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
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
B.提倡使用白话文 |
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
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
7.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
A.发昌机器厂──农工商总局──《新青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
B.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 |
C.金田起义──总理衙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
D.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一届人大召开 |
8.
在梁启超、严复的历史叙述中,国人“自为牛马、自为奴隶”“畜根奴性”,儒家“仁政”完全过时,“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这些叙述最类似于
A.洋务派倡导的“中体西用” |
B.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 |
C.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批判 |
D.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思潮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