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材料二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
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员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1)材料一中英国 “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历程。
(3)依据1787年宪法所建立的“新兴的共和国”是如何解决上述弊端,同时又避免专制政体的?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材料二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
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员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1)材料一中英国 “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历程。
(3)依据1787年宪法所建立的“新兴的共和国”是如何解决上述弊端,同时又避免专制政体的?
2.单选题- (共24题)
2.
在梭伦改革期间,对财产的限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最初的土地财富范围的限制扩展到非土地财产范围的限制,进而导致贵族权力进一步削弱。这种现象
A.违背梭伦改革初衷 |
B.铲除旧贵族政治特权 |
C.使民主范围扩大 |
D.导致雅典走向衰落 |
3.
古希腊著名学者伊索克拉底曾这样形象地评价雅典民主:“我们进入公民大会时所谴责的事情,却恰恰是我们投票表决时赞成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在离开公民大会回家的途中,我们又不赞成在这里表决的议案。”这体现了雅典
A.民主原则的不统一 |
B.民主程序的不完善 |
C.民主决策的非理性 |
D.民主监督的不健全 |
4.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法庭,负责审判苏格拉底。陪审团经过两轮,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之所以称其为“污点”,主要原因是雅典民主制
A.适用范围过于宽泛 | B.不适用小国寡民 |
C.过于注重程序正义 | D.参政方式导致权力滥用 |
5.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B.罗马人的法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
C.罗马人将宗教传播到全世界 |
D.罗马法维系了罗马帝国持久统治 |
6.
罗马帝国内贸易商品包括食品和原料,如埃及和西西里的谷物,高卢、小亚细亚和叙利亚的酒,埃及和小亚细亚的羊毛和麻等,西班牙、高卢、腓尼基的织物和玻璃器皿,以及小亚细亚、埃及和非洲的奴隶等。在上述状况影响下,罗马法律的发展
A.促进了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 |
B.产生了适用于罗马所有自由民的法律 |
C.开始了从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 |
D.形成了调节平民贵族之间关系的法律 |
7.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有这样的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判处死刑”。在这里,《十二铜表法》
A. 保护了平民的合法权利
B. 表明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内容
C.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 强调法律的公平与程序
A. 保护了平民的合法权利
B. 表明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内容
C.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 强调法律的公平与程序
8.
十九世纪30年代初,英国工业资本家弗莱尔说:“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们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反映的主旨是
A.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自身的政治权利 |
B.当时议会中的议员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 |
C.英国的工业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
D.要求政府重视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 |
9.
伏尔泰说:(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有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奠定英国这一政体基础的是( )
A.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 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
C.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 D.责任内阁制的逐渐完善 |
10.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家的行政权力属于宰相 | B.皇帝间接控制联邦议会 |
C.国家权力中心为联邦议会 | D.宰相要对联邦议会负责 |
11.
华盛顿1786年写给友人的信中说:“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岂不怪哉!”美国为解决这个问题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争取民族独立 |
B.推举华盛顿为国王 |
C.实行联邦制 |
D.两党交替执政 |
12.
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发展是民主制度的重大进步。英美俄德的议会制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都得到较大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
B.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C. 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D.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A. 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
B.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C. 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D.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14.
美国白人协警齐默尔曼枪杀黑人马丁,未被追究任何责任,佛罗里达州法院在美国民众抗议浪潮中重启此案。在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审理后,认定齐默尔曼无罪。全美各地再次引发强烈反响和抗议活动,美国总统奥巴马表态:“要是我有一个儿子,一定长得像马丁。”以此来安抚民众情绪。这表明在美国
A. 总统可对法院施压促其改判
B. 民众可通过舆论改变法院判决
C. 国会可独立修改并通过法律
D. 法院拥有独立司法审判权
A. 总统可对法院施压促其改判
B. 民众可通过舆论改变法院判决
C. 国会可独立修改并通过法律
D. 法院拥有独立司法审判权
15.
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拥有“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的美誉,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B.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建立 |
C.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
D.湘赣边秋收起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
16.
“1894年那场局部战争不仅使30年倾国之力创办的北洋海军毁于一旦,而且在精神层面摧毁了中国知识阶层先前的自信或者说自负。”“先前的自信或者说自负”是指
A.伦理纲常的传统习惯 |
B.“天朝上国”的思想 |
C.“中体西用”的主张 |
D.君主立宪制的构想 |
17.
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国军队 |
B.法国军队 |
C.英法联军 |
D.八国联军 |
18.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的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B.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
D.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
19.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
A.必然性 |
B.偶然性 |
C.可能性 |
D.必要性 |
20.
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反映了《资政新篇》
A. 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 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
C. 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
D. 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
A. 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 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
C. 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
D. 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
21.
在《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对我国民族工业冲击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 |
B.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
D.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
22.
1942年2月23日,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指出,中国“在将近五年的时间里,顶住了日本的进攻,歼灭了几十万日本军人,消耗了大量的日本军需。我们必须帮助中国进行现在的卓越抵抗和以后必然到来的反攻﹣一因为这是最后打败日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材料反映了
A. 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B. 中国抗战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进程
C. 国际局势变化影响中国抗战
D. 美国支援是打败日本的重要因素
A. 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B. 中国抗战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进程
C. 国际局势变化影响中国抗战
D. 美国支援是打败日本的重要因素
23.
中共领导人在解放战争某时期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当时
A.中共准备进行战略反攻 | 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
C.解放长江以南准备就绪 | D.东北三省已经全部解放 |
24.
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A. 邀请***赴重庆谈判
B. 撕毁政协会议协议发动内战
C. 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 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A. 邀请***赴重庆谈判
B. 撕毁政协会议协议发动内战
C. 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 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