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9题)
1.
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2.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
3.
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开放五个口岸
B. 要求设立公行
C. 规定五口通商
D. 中国自开商埠
A. 开放五个口岸
B. 要求设立公行
C. 规定五口通商
D. 中国自开商埠
4.
如右图一所示:臣子对皇上说:“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这样的“安全”局面最早被打破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甲午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鸦片战争 |
5.
太平天国l852年发布檄文: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妖人,肆毒混乱,改变中国形象……现在皇天震怒,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这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
A. 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B. 主张挽救民族危亡
C.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 代表先进历史潮流
A. 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B. 主张挽救民族危亡
C.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 代表先进历史潮流
6.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包括( )
A. 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和中日甲午战争
C. 洋务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D. 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A. 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和中日甲午战争
C. 洋务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D. 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7.
(题文)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
A.工业化 | B.科技现代化 | C.政治民主化 | D.国防现代化 |
8.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中国意识到变革制度的迫切性
B. 传统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C. 天朝上国的观念被彻底粉碎
D. 促进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
A. 中国意识到变革制度的迫切性
B. 传统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C. 天朝上国的观念被彻底粉碎
D. 促进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