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材料一 中国之革命发韧于甲午以后,盛于庚子,而成于辛亥,卒颠覆君政。夫革命非能突然发生也。自满洲入据中国以来,民族间不平之气,抑郁已久。海禁既开,列强之帝国主义如怒潮骤至,武力的掠夺与经济的压迫,使中国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满州政府既无力以御外侮,而钤制家奴之政策,且行之益厉,适足以侧媚列强。吾党之士,追随本党总理孙先生之后,知非颠覆满清,无由改造中国。乃奋然而起,为国民前驱;激进不已,以至于辛亥,然后颠覆满洲之举,始告厥成。
材料二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
(1)民主化。
(2)法制化。
(3)工业化。
(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民主共和的形式,并为北洋军阀保留,因为他们知道,民心系共和,如果丢掉共和,自己的统治必将难以为继。但既保留了民主共和形式,所以又不得不遵循民主的某些程序,受宪法和其他制度的制约。尽管为了摆脱这些制约,军阀们动辄以武力解散国会、废弃约法、左右内阁,但又害怕激起更多的反对,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四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能保障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1)据材料一,孙中山为什么认为“革命非能突然发生”?材料认为改造中国的前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方面的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北洋军阀们受到《临时约法》哪些制度的制约?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2.简答题- (共1题)
(1)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简要分析科学理论创立的意义。
(2)1871年发生的什么事件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论走向实践?该事件的发生有何意义?
(3)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指出该事件的性质并分析其对中国民主革命所产生的影响。
(4)简要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所产生的影响。
3.单选题- (共22题)
A.国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
B.总统与国会间既有分歧也有合作 |
C.总统无权否决国会的法案 |
D.总统与国会立场始终一致 |
A.总统制 |
B.三权分立制 |
C.联邦制 |
D.民主共和制 |
A.责任内阁制形成 |
B.通过《权利法案》 |
C.君主“统而不治” |
D.1832年议会改革 |
部门年份 | 农林渔牧业 | 工矿建筑业 | 商业运输业 | 地产房租业 |
1801 | 7550 | 5430 | 4050 | 1220 |
1831 | 7950 | 11710 | 5900 | 2200 |
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
B.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
C.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
D.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 |

A.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已被戳穿 |
B.国民党正借和谈之名准备内战 |
C.国民党又提出和谈作为缓兵之计 |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基本被消灭 |
A.牢记历史,牢记仇恨 |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
C.正视史实,告慰冤魂 | D.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
A.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
C.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D.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
选项 | 战争名称 | 时间 | 战争影响 |
A | 鸦片战争 | 1840—1842 年 | 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56—1860年 | 圆明园遭到破坏 |
C | 甲午中日战争 | 1894—1895年 | 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
D | 八国联军侵华 | 1900—1901年 | 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
A.A | B.B | C.C | D.D |
A.学生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 B.政府善心大发释放被捕学生 |
C.中国共产党起了领导作用 | D.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A.对斗争方式有了新的认识 | B.开始看重农民革命的力量 |
C.出现了“左倾”的错误思想 | D.完全放弃了“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 |
A.注重广大民众利益 | B.符合太平天国实际 |
C.得到西方列强支持 | D.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
①“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②“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③“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④“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④①②③ |
D.①④③② |
A.必然性 |
B.偶然性 |
C.可能性 |
D.必要性 |
A.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略中国 |
B.中国人民开始进入到抗战阶段 |
C.中日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
D.揭开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序幕 |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②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③扶清灭洋
④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A.②③①④ |
B.③②④① |
C.②①③④ |
D.④②①③ |
A.欧亚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蓬勃兴起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初步形成 |
C.民族矛盾促成国内政治力量分化重组 |
D.中共从幼稚开始逐步走向成熟 |
A.罗曼诺夫王朝 |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C.孟什维克政府 |
D.协约国傀儡政府 |
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
B.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 |
C.工人生活状况的恶化 |
D.贫富分化的日益加剧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