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一大主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论及中国如何摆脱挨打局面时指出:“臣闻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材料二 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复兴思潮兴起。1938年春夏之交,从苏联回国的蒋廷黻(1895—1965)以民族复兴为主题撰成《中国近代史》一书,他说:“只要我们谨守中山先生的遗教,我们必能找到光明的出路。”教育家蒋梦麟(1886—1964)在昆明躲避日机轰炸的防空洞里,写成《西潮》一书,阐述其民族复兴思想。他认为:“以中国文化同化能力之强,它必定能慢慢地吸收西方在科学上的贡献;以中国天然资源之丰富,人民智慧之高,科学的发展将使她前途呈现无限光明。”
材料三 ***指出:“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实现民族复兴的基本主张。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对民族复兴起到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民主党派实现民族复兴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复兴思潮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所做的贡献。
材料一 李鸿章论及中国如何摆脱挨打局面时指出:“臣闻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材料二 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复兴思潮兴起。1938年春夏之交,从苏联回国的蒋廷黻(1895—1965)以民族复兴为主题撰成《中国近代史》一书,他说:“只要我们谨守中山先生的遗教,我们必能找到光明的出路。”教育家蒋梦麟(1886—1964)在昆明躲避日机轰炸的防空洞里,写成《西潮》一书,阐述其民族复兴思想。他认为:“以中国文化同化能力之强,它必定能慢慢地吸收西方在科学上的贡献;以中国天然资源之丰富,人民智慧之高,科学的发展将使她前途呈现无限光明。”
材料三 ***指出:“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实现民族复兴的基本主张。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对民族复兴起到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民主党派实现民族复兴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复兴思潮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所做的贡献。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38年徐州会战开始,张自忠率五十九军参加了“台儿庄大战”。在此次艰苦卓绝的战役中,张自忠以攻为守,主动出击,率领众将士与敌激战,反复肉搏,战况极其惨烈。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1940年5月枣宜会战时张自忠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又率部由湖北宜城渡襄河截击南撤日军,奋战九昼夜,陷入日军重兵包围,负伤多处仍坚持指挥作战,于16日在宜城南瓜店壮烈牺牲。
张自忠将军殉国后,日本军队为其举办了盛大的葬礼,但蒋介石通过各种渠道将张自忠迁葬重庆,在码头迎接张自忠将军时,十余万百姓啜泣流泪,蒋介石抚棺大恸。张将军后被追授为陆军上将。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摘编自《上将张自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自忠将军参加的徐州会战和枣宜会战进行时抗日战争的态势及这两次会战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自忠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原因。
材料:1938年徐州会战开始,张自忠率五十九军参加了“台儿庄大战”。在此次艰苦卓绝的战役中,张自忠以攻为守,主动出击,率领众将士与敌激战,反复肉搏,战况极其惨烈。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1940年5月枣宜会战时张自忠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又率部由湖北宜城渡襄河截击南撤日军,奋战九昼夜,陷入日军重兵包围,负伤多处仍坚持指挥作战,于16日在宜城南瓜店壮烈牺牲。
张自忠将军殉国后,日本军队为其举办了盛大的葬礼,但蒋介石通过各种渠道将张自忠迁葬重庆,在码头迎接张自忠将军时,十余万百姓啜泣流泪,蒋介石抚棺大恸。张将军后被追授为陆军上将。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摘编自《上将张自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自忠将军参加的徐州会战和枣宜会战进行时抗日战争的态势及这两次会战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自忠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原因。
3.单选题- (共9题)
3.
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
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
4.
选举制度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列有关中外历史上“选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选举权 |
B.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
C.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
D.法国总统由参议院选出 |
5.
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熸(jiān)矣。”该战之后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
C.帝国主义拓展了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 |
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6.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 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 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7.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 |
B.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
D.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
9.
普罗泰格拉曾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智者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
B.智者否认教会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 |
C.智者的言论是近代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源头 |
D.智者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
10.
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源于欧洲中世纪的Romance,“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转化而来。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在东方文艺中也一直有着重大影响,下列东西方文艺创作中具有“罗曼蒂克”风格的是
①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②屈原的《离骚》 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④雪莱的《西风颂》
①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②屈原的《离骚》 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④雪莱的《西风颂》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