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
2.单选题- (共20题)
2.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曾在一本著作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
D.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
3.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
4.
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熸(jiān)矣。”该战之后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
C.帝国主义拓展了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 |
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5.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
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
D.增辟通商口岸 |
6.
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就是中国主权不断丧失的过程,列强从中国获得的侵略权益先后为
①开设工厂
②领事裁判权
③派兵保护使馆
④协定关税
①开设工厂
②领事裁判权
③派兵保护使馆
④协定关税
A.①②③④ |
B.④①②③ |
C.③①②④ |
D.④②①③ |
7.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为地隔绝于世”指中国闭关锁国 |
B.“陈腐世界的代表”指的是英国 |
C.“现代社会的代表”指的是中国 |
D.“殊死决斗”的双方都是非道义的 |
8.
《南京条约》中通商口岸的开放并没有带来欧洲所期望的那么大的贸易扩张。曼彻斯特商会声称我们同中国的贸易直到买卖权扩展到我们现在所局限的港口以外的地方,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
A.列强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
B.鸦片战争彻底改变了东亚政治格局 |
C.清政府决定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
D.《南京条约》侵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
9.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 B.片面最惠国待遇 |
C.居住及租地权 | D.“门户开放”政策 |
10.
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
A.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
B.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
C.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 |
11.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建立“太平天国”,自称“天王”,1852年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并提出“物物归上主”。但是,“上帝”、“上主”、“天”都不能挽救太平天国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
A.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
B.太平天国领导者没有践行《天朝田亩制度》 |
C.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 |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
12.
如果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那么其主要依据应该是
A.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B.展开了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的斗争 |
C.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
D.它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抗斗争,目标是推翻清朝的统治 |
13.
义和团运动期间流行一首民谣:“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这可以用来佐证义和团
A.以农民作为运动主力 |
B.成员的饮食习惯怪异 |
C.以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
D.只以天津为斗争基地 |
14.
东方卫视《壹周立波秀》栏目在2011年隆重推出“七·一”特别节目《国家大事》,以其特有的形式纪念中共成立90周年。其中的背景标语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共党史。下列标语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①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②④ |
C.③②①④ |
D.③④②① |
15.
***曾这样评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崭新的阶段”是指
A.全面抗战的爆发 |
B.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
C.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 |
D.民主革命全面开始 |
16.
有抗日将领在评价某战役时指出,这一行动的伟大意义在于“我们反攻了敌人,振奋了华北的人民……摧毁了敌人的据点,扩大了我们的根据地,锻炼了八路军。”该战役是指
A.平型关大捷 |
B.徐州会战 |
C.百团大战 |
D.枣宜会战 |
17.
下表为《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从中反映了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
B.国民党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力军 |
C.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有巨大牺牲 |
D.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 |
18.
***指出:“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积极的……一时出现了生气篷勃的新气象。”以下史实能支持这一说法的有
①淞沪会战
②太原会战
③徐州会战
④百团大战
⑤枣宜会战
①淞沪会战
②太原会战
③徐州会战
④百团大战
⑤枣宜会战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⑤ |
D.②③④⑤ |
19.
中共洛川会议提出:“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只要真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义的。”从材料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C.国民政府已正式对日宣战,全民族抗战开始 |
D.中共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
20.
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行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亊行动
A.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 B.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
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21.
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该战之后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
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
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3.选择题- (共8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