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631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1895年,日本趁中日战争之中清政府败局已定,窃取钓鱼诸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
材料二 当清政府与日本签订条约的消息传来,台湾人民鸣锣罢市,集会示威,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徐骧领导的义军,英勇抗击了日军。他在临终前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材料三  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
材料四 (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
(1)材料一中的“钓鱼诸岛”是在中日哪场战争之中被日本窃取的?请写出这场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2)据材料二,举出当时一位领导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爱国领袖(除徐骧外)。据材料二回答,台湾人民在反割台斗争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三回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和台湾光复的具体时间。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国内意义。
(4)材料四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日本当局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单选题(共17题)

2.
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熸(jiān)矣。”该战之后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帝国主义拓展了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
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
以下列强在华攫取的侵略权益,其获取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外商在中国投资设厂
②中英双方商定关税税率
③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
④外国军舰深入长江口岸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②③④①
4.
下图为“二战主要反法西斯国家参战数据示意图”。它反映了
A.抗战胜利标志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B.国际力量支持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C.抗日战争结束了列强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5.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D.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6.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7.
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8.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让观众领略了“秦皇汉武”的风采。银幕艺术往往真实与虚构并存。下列电视剧情节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①《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
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
1842年英国人在广州创办的怡和造船厂是外国在中国最大的企业之一,但是一直非法经营,什么时候拿到清政府的合法营业执照
A.1840后
B.1895后
C.1901后
D.1860后
10.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这一说法主要是基于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反割台斗争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义和团运动
11.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这里的“转折点”应该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
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3.
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下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宝岛回归”   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   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④③⑤B.④③⑤①②C.②③④⑤①D.②④③⑤①
14.
20世纪30年代,一曲《松花江上》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淞沪会战
15.
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二是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三是反人道罪,即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日本在1931~1945年期间犯下的“反人道罪”是
A.建立伪满洲国
B.制造卢沟桥事变
C.推行奴化教育
D.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16.
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D.八一三事变以后
17.
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B.分割宰相职权
C.加强中央集权D.改革科举制度
18.
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该战之后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选择题(共1题)

19.看拼音,写词语

xiàng pí

zūn yán

táo nàn

shàn liáng

pǔ shí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blank#}4{#/blank#}

{#blank#}5{#/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