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630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三:(18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1760年乔治三世的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1830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恩的批评最为深刻,他说“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

——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
(2)从社会近代化的角度指出《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分析近代以来英国政治体制演进的基本趋向。
2.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社会政治制度几经演变。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美国的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有人据此认为,中国在唐朝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二中“英国的民主模式”、“美国的新体制”分别是什么?就两国政治中政府首脑和议会的关系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你有何认识?

2.单选题(共18题)

3.
与其他官职以抽签方式产生不同,雅典城邦掌握兵权的十将军,始终保持选举制,可以连选连任,并不给薪体。伯利克里就是连续担任了15年首席将军。这种现象表明当时的雅典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平民缺乏政治权利
C.民主政治深人人心
D.注重完善统治手段
4.
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B.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C.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D.反映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发展
5.
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颁布的《法国民法典》,起草的蓝本是
A.罗马法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6.
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君主制和议会制
B.立宪制和议会制
C.君主制和共和制
D.立宪制和共和制
7.
某班同学拟定了一个高中历史课题提纲,内容如下。据此判断其主题是
①英国:君主立宪制
②法国:议会共和制
③德国:君主立宪制
④美国:总统共和制
A.欧洲是世界政治文明的发祥地
B.西欧的政治制度扩展到美洲
C.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D.世界形成欧美两个政治中心
8.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这说明该宪法
A.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B.实行了完全的民主制
C.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D.保留了典型的军国主义
9.
顾准认为,西方近代两股潮流催生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传统: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功。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政治传统“理想主义”的典型国家应该是()
A.法国B.英国
C.美国D.德国
10.
1701年英国嗣位法规定“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是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这反映了()
A.议会进一步抑制王权B.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
C.国王权力得到了加强D.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
11.
有历史学家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以上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12.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 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 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
13.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初访中国,有些清朝地方官员将其称为“钦差”,乾隆闻此,甚为不满,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以符体制”。乾隆这一做法
A.有利于实现外交近代化
B.维护了主权与领土完整
C.体现传统的上国观念
D.表明乾隆开始关注世界
14.
规定外国人在中国不受中国法律管束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南京条约》附件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15.
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造成了
A.太平军内部自相残杀
B.干王洪仁玕被黜去位
C.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
D.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
16.
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的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革命纲领是
A.《四洲志》B.《孔子改制考》C.《天演论》D.《天朝田亩制度》
17.
19世纪末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人民大众与专制清政府的矛盾
C.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
D.中国农民和外国传教士的矛盾
18.
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①割占土地
②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
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外国人侵入到中国内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9.
《马关条约》签定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
B.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C.列强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割占大片领土
20.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3.选择题(共4题)

21.

听证于民是为了提高决策的透明度(    )

22.

听证于民是为了提高决策的透明度(    )

23.

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从甲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细胞核,移入乙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培养成早期胚胎,再移入丙羊的子宫内,由丙羊孕育并生下了“多莉”.多莉的相貌与哪只羊相似?(    )

24.

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从甲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细胞核,移入乙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培养成早期胚胎,再移入丙羊的子宫内,由丙羊孕育并生下了“多莉”.多莉的相貌与哪只羊相似?(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