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629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即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地地道道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三美国创建之初,以华盛顿为代表的开国元勋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新中国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说“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为什么“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模式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到19世纪上半期为止,英国完成政治民主化有哪些主要历程?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在建国之初设计了什么民主制度?新中国初期确立了哪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2.单选题(共23题)

2.
公元前31年,伯利克里宣称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伯利克里为了消除这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
A.按财产多少把公民分成四个等级
B.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C.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
D.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
3.
“平民领袖们把一切事情招揽到公民大会,于是用群众的决议发布命令以代替法律的权威。一旦群众代表了权力,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群众既被他们左右,他们就获得了左右国政的地位。”该则材料表明
A.公民大会是最高司法机关
B.直接民主存在着局限性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所有人都有参政权
4.
古代雅典法律的格式均以“会议与民众决定”的字样开头。每位公民在被授于公民权或公职者在就职的时候,都要宣誓“保护法律,忠于法律”。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法律形成健全体系
B.法律具有崇高地位
C.实行直接民主政治
D.公民有义务维护法律
5.
《十二铜表法》“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该观点认为十二铜表法
A.最大限度保障平民的利益
B.彻底否定了世袭贵族特权
C.极大地维护了公民的权利
D.罗马法进入到成文法时代
6.
公元前3世纪,罗马法规定:“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人的奴隶或牲畜,应 当以去年奴隶或该牲畜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害人,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人的物品,应以近三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该规定说明罗马法
A.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确保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扩大了罗马的统治基础D.注重维护商业交易的公平性
7.
“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你认为对上述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 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的统治的维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B. 罗马人不仅能武力打天下,更懂得以法律统治世界
C. 表明罗马法律体系的高度成熟
D. 罗马法在世界史特别是世界法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8.
下列有关美国总统权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军队的总司令,②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
③有权提名并经过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④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9.
从1689年的《权利法案》到18世纪的《王位继承法》,再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这一进程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是
A.追求民族解放B.实现国家统C.争取自由平等D.实行民主政治
10.
有关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
A.由多数党领袖组阁
B.内阁对议会负责
C.首相是内阁的首脑
D.内阁掌握司法权
11.
余英时认为:“……英国自从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后,再没有别的暴力革命。美国除内战外,后来也没有再发生大的流血革命。”英美之所以能够避免暴力革命,是因为
A.民主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B.专制制度的推翻
C.人民对暴力革命的反感
D.人民对民主的向往
12.
针对法国1875年宪法,人们可以指出它的缺陷,谴责它的弊端,但无法否认它的进步意义。法国1875年宪法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A.确立共和主义道路
B.强调总统不得连任
C.铲除封建保守势力
D.赋予议会制约总统的权力
13.
据有关资料记载,美国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在被共和党和民主党同时邀请出任总统候选人时,他竟难以决定自己究竟该以哪个党成员的身份出马。该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A.两党联合执政失去制衡的效果
B.两党轮流执政的惯例被打破
C.艾森豪威尔无法弄清自己的身份
D.两党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14.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 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C. 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 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15.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数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 共和制必被君主派推翻
B.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 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必然
D. 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16.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义和团运动
A.与太平天国斗争目标一致
B.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
C.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盲目排外违背近代历史潮流
17.
下列条约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B.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组织,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
C.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D.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
18.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D.红军长征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该文献反映了新中国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20.
1954年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1982年宪法中不但得到了恢复,而且规定得更加切实和明确。这表明,1954年宪法
A.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
B.吸取了“文革”的惨痛教训
C.健全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
D.奠定了新中国法制建设基础
21.
1953 年6 月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22.
1956年,北京举办了名为“日本商品交流会”的展览,***亲自前往参观,并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此后,中国和日本的民间交流逐渐频繁。这说明
A.中日邦交已正常化
B.日本政治追随美国
C.中日友好民间先行
D.中国外交发生巨变
23.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评论某次会议说:“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和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这次会议是(  )
A.1953年中印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会议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24.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