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哈尔滨第六中学的前身是从德女子中学。1924年,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朱雅志、付润成等人募集经费,准备振兴国民教育。他们找到了哈尔滨东省特别区的市政管理局,局长马忠骏非常支持这一“爱国举动”,他的夫人刘秀颖女士思想前卫,希望妇女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对兴办女子学校满腔热情,积极奔走。闻听要筹建“女中”,时任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朱庆澜大力协助,他对担任哈尔滨自治临时委员会的委员长傅润成讲:要办成一所有影响的学校。为建女生学校,朱雅志等人设立了董事会,傅润成任董事长,刘秀颖是董事会的校董。当时人们习惯把从德女子中学称为“女中”。
女中创立于1924年9月,校址在道里西十三道街路北,中央大街与新城大街(今尚志大街)的中间(在现道里区哈尔滨铁路五中处),是一所初级中学。女中初创时学生达到40余人。学生年龄从十岁至十五六岁不等,按年龄分作3个班级。
女中当时的课程设置有国文、美术、英语、体育、公民教育、商科。校歌是“从德兮,松江滨,广厦宏开,气象新,学子莘莘,先生谆谆。莫道女儿身,亦是国家民,养成了勤朴敏捷高尚德,方为一个完全人。”女中初创时的校训是“诚敬勤朴整洁贞顺”。当时女学生在校生变数非常大,不少学生不到毕业就中途退学,多是回家结婚而终止了学业。
女中毕业的学生多从事教师工作,这一时期培养出了日后有“30年代文学洛神”之美誉的萧红。还有女中的“五虎将”——上世纪30年代的最红体育明星,她们是孙桂云、刘静贞、吴梅仙、萧淑苓、王渊……
依据材料并结合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历史,就从德女子中学的办学宗旨展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哈尔滨第六中学的前身是从德女子中学。1924年,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朱雅志、付润成等人募集经费,准备振兴国民教育。他们找到了哈尔滨东省特别区的市政管理局,局长马忠骏非常支持这一“爱国举动”,他的夫人刘秀颖女士思想前卫,希望妇女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对兴办女子学校满腔热情,积极奔走。闻听要筹建“女中”,时任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朱庆澜大力协助,他对担任哈尔滨自治临时委员会的委员长傅润成讲:要办成一所有影响的学校。为建女生学校,朱雅志等人设立了董事会,傅润成任董事长,刘秀颖是董事会的校董。当时人们习惯把从德女子中学称为“女中”。
女中创立于1924年9月,校址在道里西十三道街路北,中央大街与新城大街(今尚志大街)的中间(在现道里区哈尔滨铁路五中处),是一所初级中学。女中初创时学生达到40余人。学生年龄从十岁至十五六岁不等,按年龄分作3个班级。
女中当时的课程设置有国文、美术、英语、体育、公民教育、商科。校歌是“从德兮,松江滨,广厦宏开,气象新,学子莘莘,先生谆谆。莫道女儿身,亦是国家民,养成了勤朴敏捷高尚德,方为一个完全人。”女中初创时的校训是“诚敬勤朴整洁贞顺”。当时女学生在校生变数非常大,不少学生不到毕业就中途退学,多是回家结婚而终止了学业。
女中毕业的学生多从事教师工作,这一时期培养出了日后有“30年代文学洛神”之美誉的萧红。还有女中的“五虎将”——上世纪30年代的最红体育明星,她们是孙桂云、刘静贞、吴梅仙、萧淑苓、王渊……
依据材料并结合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历史,就从德女子中学的办学宗旨展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养廉银制度正式推行大致始于雍正二年。此后不断补充完善,到雍正十三年最后确立。其基本原则是“为官员定养廉之资,为公事留办公之费”。具体做法是“将州县之火耗(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重者严行裁汰”,并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从解公之火耗中“酌中量留耗羡抵补无著之亏空”,然后再由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1)据材料一概括分析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积极意义。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赫德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养廉银制度正式推行大致始于雍正二年。此后不断补充完善,到雍正十三年最后确立。其基本原则是“为官员定养廉之资,为公事留办公之费”。具体做法是“将州县之火耗(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重者严行裁汰”,并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从解公之火耗中“酌中量留耗羡抵补无著之亏空”,然后再由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
材料二从赫德(注:英国人,1863-1908年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执政时起,海关关员的高薪待遇多达9项。此外还实行年资加薪制度,一般洋员每2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后来)华员每3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年资越高、等级越高、待遇越好。……赫德还在海关实行退休制度,并(在中国)首创推行养老储金制度。……这样,养老储金实际成了促使关员保持操守、廉洁行政的保证金,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效力。……此其一。其二,海关对贪污案件处分极严厉,对发案的基层主管,亦因监管不力而受连坐处分。……其三,近代海关有严密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从而使不法海关职员无机可乘,想贪而贪不到。……赫德在海关所实行的高薪养廉,不是一项孤立的措施,是与严格的考试录用、考绩、监督、奖惩等制度相互联系、有机作用的。——文松《关于赫德评价问题》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分析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积极意义。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赫德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
3.单选题- (共8题)
3.
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
A.重视证据 |
B.公平公正 |
C.契约至上 |
D.注重程序 |
4.
公元6—7世纪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成熟时期,而同时期的中华文明也取得了重大发展,这里的“成熟”和“重大发展”分别指的是
A. 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B. 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世卿世禄制被废除
C. 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D. 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
A. 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B. 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世卿世禄制被废除
C. 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D. 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
5.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作者意在()
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
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 |
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
D.反对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
6.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 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C. 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 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A. 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C. 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 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7.
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
9.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他们的思考更侧重于:
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
B.批判神权统治 |
C.与上帝直接对话 |
D.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
10.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
4.选择题- (共5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