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625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4/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三大国的历史文献:代议制又称为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材料一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提出弹劾……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三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
(1)上述三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分别确立了哪几种政体?
(2)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谈谈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何不同点?
(3)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材料二 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了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还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规定公职人员的薪金不许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最高工资即6000法郎等。但是,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广大农民,造成后来财政拮据,孤军奋战。
材料三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1)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巴黎公社与苏维埃政府革命措施的相同点。
(2)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与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相比,主要有哪些进步性?
(3)结合以上材料,分析19世纪中期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特点。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1946年)
材料二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1993年)
材料三在杭州G20峰会上,中国积极倡导并践行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为正在失序的世界提供了新的变革动力和新的行动指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格局又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其直接原因是什么?
(3)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新型国际关系正逐渐形成。请谈谈你对新型国际关系的认识。

2.单选题(共24题)

4.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用“轮流统治与被统治”来阐释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是
A.人民主权
B.人人平等
C.轮番而治
D.等级分明
5.
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以下关于民主与法制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②是衡量时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③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是否健康的关键所在
④是良好政治环境的保障。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
公元前452至前451年,在古罗马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的十个法表,被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这一过程说明( )
A.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贵族的利益不再受法律保护
C.罗马法学体系的完善和成熟D.平民取得了罗马法的制定权
7.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某国”是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8.
刘苏里认为,在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导致它失败的因素,远远大于成功——南北邦之争、大小邦之争、农工邦之争,以及随时展开的新(西部)老(东部)邦之争。其中,有助于解决大小邦之争的措施是
A.默认奴隶制继续存在
B.议员产生及构成方式
C.三权分立以制约平衡
D.确定实行联邦制政体
9.
近代某一时期,西方某国保守派领袖当选为国家元首,随后共和党人在选举中获得众议院多数席位,并推举本党代表为政府首脑。该事件发生于
A.17世纪80年代的英国
B.18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
D.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
10.
学者景德祥在《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一文中认为:“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下列各项中属于德国“民主成分”的是
A.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
B.德意志宰相对皇帝负责
C.帝国议会代表由选举产生
D.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
11.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
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
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义和团
A.极端排外情结
B.盲目排斥洋货
C.滥杀无辜百姓
D.维护传统社会
13.
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
A.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B.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C.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
14.
2008年上映的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了:一次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B.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
D.华北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15.
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目录
第三章
南昌起义的参谋长
第六章
长征
第七章
到敌人后方去
第十三章
 
第十六章
决战淮海
 
A.北伐先遣战江南
B.第三次反“围剿”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百万雄师过大江
16.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写道:我们的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阵营,分裂成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马克思所言的“两大对立的阵营和阶级”是
A. 工人与资本家
B. 农民与工人
C. 地主与资本家
D. 农民与资本家
17.
有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
A.指导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B.否定了西方的民主政治
C.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
D.创造了现代化的新道路
18.
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在《随使法国记》中写道:“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作为目击者作者的记述是真实可信的
B.作者并没有真正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
C.有助于国人吸取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
D.作者对巴黎公社爆发原因的分析比较客观
19.
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建立
B.人民民主原则得以体现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
20.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求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④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④③②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
21.
某班学生在一节探究课上,老师给出一份文字投影,当年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A.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
B.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外交的重大突破
D.外交政策的成熟
22.
《全球通史》说:“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在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取代
B.冷战时期已出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C.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23.
20世纪60年代初,某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的国际政治力量宣称:“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该国际力量是
A.北约
B.华约
C.不结盟运动
D.欧洲联盟
24.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变”战略。这表明美苏
A.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B.双方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
C.“和平”政策取代了“冷战”政策
D.“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
25.
钱乘旦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说:西方现代化在二战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修补和修正,“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其中的“修正”开始于
A.欧洲共同体成立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欧洲联盟建立
26.
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B.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美国综合实力的衰弱
D.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
27.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他评价的是(   )
A.英国君主立宪制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D.法国共和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