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在给麦迪逊的一封信中曾说:“13个主权国家你争我夺,都在使劲拽邦联的脑袋,很快就会全部崩陷;而唯有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对防止侵犯权益的行为予以很好的保障和密切注视,才能恢复我们尊荣的地位和成果,这种地位和成果曾经是我们的正当要求,是我们争取的无限光辉前景
——摘自赵晓兰《美国的诞生》
材料二汉弥尔顿说,“不完美之人”不能制造出“完美之物”,美国宪法是一个集体讨论制定的多种意见的混合物,它必然既混杂着一些良知和智慧,也混杂着一些错误和偏见。
——摘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制定的原因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宪法中“良知和智慧”与“错误和偏见”的各自表现,由此谈谈你对美国民主宪政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华盛顿在给麦迪逊的一封信中曾说:“13个主权国家你争我夺,都在使劲拽邦联的脑袋,很快就会全部崩陷;而唯有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对防止侵犯权益的行为予以很好的保障和密切注视,才能恢复我们尊荣的地位和成果,这种地位和成果曾经是我们的正当要求,是我们争取的无限光辉前景
——摘自赵晓兰《美国的诞生》
材料二汉弥尔顿说,“不完美之人”不能制造出“完美之物”,美国宪法是一个集体讨论制定的多种意见的混合物,它必然既混杂着一些良知和智慧,也混杂着一些错误和偏见。
——摘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制定的原因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宪法中“良知和智慧”与“错误和偏见”的各自表现,由此谈谈你对美国民主宪政发展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40年4月7日,英国议会就是否同意政府对华战争的决议案进行了激裂的辩论,一派主张对付中国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揍它一顿,然后再作解释”;一派对发动战争后,“对于封锁约1000或1000多英里海岸线的结果,表示某种怀疑”而加以反对。经过激烈的辩论后,以9票微弱多数,通过了派兵侵略中国的政府对华政策。
1840年8月,义律率英舰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道光帝接到照会后,听信谗言,以为是林则徐等办理禁烟之事不善引起英军入侵。9月,道光帝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并同时将林则徐等革职查办。
请回答:
(1)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君主政体有何不同?与道光帝相比,同样作为国家元首的英国国王又有什么不同?
(2)中、英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决策各是如何做出的?两者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材料:1840年4月7日,英国议会就是否同意政府对华战争的决议案进行了激裂的辩论,一派主张对付中国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揍它一顿,然后再作解释”;一派对发动战争后,“对于封锁约1000或1000多英里海岸线的结果,表示某种怀疑”而加以反对。经过激烈的辩论后,以9票微弱多数,通过了派兵侵略中国的政府对华政策。
1840年8月,义律率英舰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道光帝接到照会后,听信谗言,以为是林则徐等办理禁烟之事不善引起英军入侵。9月,道光帝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并同时将林则徐等革职查办。
请回答:
(1)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君主政体有何不同?与道光帝相比,同样作为国家元首的英国国王又有什么不同?
(2)中、英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决策各是如何做出的?两者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2.单选题- (共28题)
4.
学者余秋雨曾这样评价17—18世纪某国政治制度的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A.法国共和政体 |
B.英国君主立宪制 |
C.美国民主共和制 |
D.德国君主立宪制 |
7.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规定:“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但作为对于依法判罪的人的惩罚除外”。该修正案出台时间应不早于:
A. 18世纪晚期
B. 19世纪初期
C. 19世纪中期
D. 20世纪初期
A. 18世纪晚期
B. 19世纪初期
C. 19世纪中期
D. 20世纪初期
9.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林肯曾说:“我在这场战斗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这表明
A.同情黑人奴隶,反对奴隶制度 |
B.坚决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 |
C.寻找与南方妥协的借口 |
D.把解放黑奴作为维护统一的措施 |
10.
俾斯麦说“就在(19世纪)70年代我们结束战争回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说了:我们什么时候再开战?什么时候我们兴复仇之师?最迟不过5年。”中文所说的“他们”是指
A.英国人 |
B.法国人 |
C.奥地利人 |
D.俄国人 |
11.
在一场内战中,全国分为两个阵营。战后,战胜阵营主张:各邦人民不仅是邦的公民,也是联邦公民;邦政府未经法律程序,不得剥夺该邦人民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但“法律程序”须由联邦政府制订。这场战争是
A.英国光荣革命 |
B.法国大革命 |
C.美国独立战争 |
D.美国南北战争 |
12.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规定“义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一规定的实际意义在于
A.使政府体制相对稳定 |
B.打破了两党轮流执政定制 |
C.正式确立了文官制度 |
D.扩大了政府文职官员权力 |
13.
在近代,下列国家的国家机构与当权者之间的责任关系不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只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 |
B.美国总统只对内阁负责 |
C.法国总统和内阁共同对议会负责 |
D.德国首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
14.
1688年的宫廷政变之所以被称为“光荣革命”,主要是因为
A.政变是辉格党和托利党的联合行动 |
B.政变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妥协 |
C.没有经过流血斗争而获得巨大成功 |
D.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
16.
“从国家政体上看,君主专制政体一个个被推翻,大多数国家采取了民主共和制,即使保留了君主制的国家实行的也是君主立宪制。从民主制的内容来看,尽管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区别,但不论在哪类国家中,民主的内涵和享有者的范围都在显著地扩大。”该表述概括的是
A.世界现代史的内涵 |
B.资本主义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
C.政治民主化的深入发展 |
D.各种文明的相互借鉴 |
17.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说:“我们的国父们认为自由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缺少言论和集会自由,讨论将变得毫无意义;有言论和集会自由,公共讨论就可以抵抗邪说的散布流行。……长久安定依赖于人们自由的表达不满以及提出补救的方法。……正因为他们认识到强权统治的可能,他们才修订宪法保证言论和集会的自由。”此番话体现了美国大法官的权力是
A.司法解释权 |
B.司法审查权 |
C.言论自由权 |
D.弹劾总统权 |
18.
“其中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文中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A.中世纪的西欧 |
B.两晋时期的中国 |
C.古典时期的希腊 |
D.工业革命的英国 |
20.
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人克里斯皮思提到,“在1918年11月,代表过去的政权被推翻了。一年后,旧势力又成了当前的当权者。”这句话中的“过去的政权”是指
A.普鲁士王国 |
B.德意志帝国 |
C.普鲁士帝国 |
D.魏玛共和国 |
22.
史学界认为:“这个新的国家(美国)以史无前例的深度,确立了民众控制、个人自由和形式宽容等原则。”在1787年宪法中,最能体现“民众控制”原则的规定是
A.建立联邦政府 |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
C.实行三权分立 |
D.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 |
24.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这说明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C.市民的整体素质 | D.革命的彻底性 |
25.
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所确立政体的相同点主要有
①政权组织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标志着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
③议会一般实行两院制
④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政权组织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标志着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
③议会一般实行两院制
④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③④ |
D.①③④ |
26.
一名英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称,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大本钟”——除了“还在那里闹出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这表明
A.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其存在基础 |
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 |
C.英国人厌倦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闹剧 |
D.行政权的扩张弱化了议会权力 |
29.
《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指出:“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
①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②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
③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④资本主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①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②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
③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④资本主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30.
《独立宣言》声明:“政府从被统治者的同意获得公正的权力”,“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的,人民即有权变革或废除它,并且建立新的政府,根据这些原则奠定它的基础,并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的方式组织它的权力”。以下是关于这段表述的评论,其中恰当的是
①体现社会契约论的思想
②承认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③这是北美人民赢得独立斗争的标志
④表明北美人民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
①体现社会契约论的思想
②承认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③这是北美人民赢得独立斗争的标志
④表明北美人民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31.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他评价的是( )
A.英国君主立宪制 | B.德国君主立宪制 |
C.美国总统共和制 | D.法国共和制 |
3.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