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以会,议会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
材料二:国会可用之二的多数票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材料三:“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院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之一”
材料四: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21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法律文件?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国政体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以会,议会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
材料二:国会可用之二的多数票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材料三:“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院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之一”
材料四: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21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法律文件?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国政体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
2.单选题- (共28题)
2.
马克斯说道:“在罗马,氏族社会变成了闭关自守的贵族,贵族的四周则是人数众多的、站在这一社会之外的没有权力只有义务的平民;平民的胜利炸毁了旧的氏族制度并在它的废墟上面建立了国家,而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贵族和平民完全溶化在国家中”开始于:
A.习惯法的废除 |
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
C.公民法的颁布 |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订 |
3.
“当会议桌上发生争执时,德意志帝国的军官们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把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当别的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这表明近代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
A.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
B.与英国的政体极其相似 |
C.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
D.议会代表都是军人 |
4.
“此时(《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有权遴选政府大臣,并亲自主掌国务大事。大臣们只对国王负责,而且以个人的身份接受国王领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此时英国:
A.国王仍然拥有绝对权力 |
B.国王“统而不治” |
C.国王拥有部分行政大权 |
D.国王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
5.
张立平在《美国政党与选举政治》中说:“自南北战争以来,共和党和民主党通过竞选的方式轮流控制着国家政权,间或有些小党所谓“第三党”也曾参与过国家政权的角逐,但从未对两大政党构成真正的威胁。”这反映出美国共和政体的特色是:
A.保持两个党派不动摇 |
B.两党垄断,实际利益一致 |
C.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
D.实行资产阶级的一党专政 |
6.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 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C. 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 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A. 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C. 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 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7.
全面抗战爆发后,根据地依据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原则进行选举,选出的议员中,既有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也有不少开明的地主、士绅和国民党员。根据地的民主选举
A.巩固并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B.剥夺了土豪劣绅的政治权利 |
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
D.推动了民主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 |
9.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但结果却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其原因不包括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
B.条约内容没有得到真正实施 |
C.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多 |
D.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民众购买力低下 |
11.
“虽然它的用意在于保护革命成果,但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建立初期,它首开了因人立法之风。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封建人治主义色彩。因为法随人变,就造成了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下列内容符合材料对《临时约法》评价的是
A.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
B.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
C.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D.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
12.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学校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现场悬挂“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条幅。这场运动
A.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
B.扭转了中国的外交弱势 |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13.
“这是一次大约12(实为13)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在上海法国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开始,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湖上(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中继续讨论。”这次会议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B.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 |
C.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
D.标志着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
15.
1927~1931年间,中国共产党掀起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可以用来描述这一时期革命斗争特点的有
A.“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C.“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
18.
1895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第六款第四条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这一规定:
A.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
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
C.使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
D.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地途径 |
20.
袁伟时说:这个纲领要求对经济政策做根本性的调整,核心是要否定《天朝田亩制度》冀图在落后的自然经济上消灭私有制和贫富差别的空想,把发展经济的立足点转移到支持和依靠私人资本主义上来,由此可以判断该纲领指的是:
A.《南京条约》 |
B.《资政新篇》 |
C.《定国是诏》 |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21.
“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侵犯私人财产,觉得不可容忍,促成战争的爆发。”该叙述:
A.正确探究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
B.表明鸦片战争是一场正义之战 |
C.是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单方面表述 |
D.表明鸦片战争本质是贸易战争 |
22.
19世纪40—60年代,英国先后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下列关于这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A.虎门销烟 |
B.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
C.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
D.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
23.
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与“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反映出共同时代主题的歌词是
A.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
B.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
C.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
D.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
26.
“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日本获得赔款增强国力 |
B.三国还辽旨在维护中国主权 |
C.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
D.列强掀起了强瓜分中国狂潮 |
28.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
29.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