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民版高一必修1练习考试历史试卷10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6203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6/9/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材料二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材料三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请回答:
(1)从美、英两国政府首脑与议(国)会、内阁的关系指出丘吉尔言论的依据。
(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政体的什么特点?
(3)以英、美、德为例,分别指出三国议(国)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后,大国实力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或地区性组织,见证了“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2.单选题(共21题)

3.
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分别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的相同点主要有
①政权组织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都是成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③议会都是两院制
④都促进了本国社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4.
“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军国主义色彩
B.民主主义色彩
C.专制主义色彩
D.民族主义色彩
5.
近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均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代议制的核心是( )
A.实行民主共和政体B.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
C.实行君主立宪制D.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6.
“在如此幅员辽阔的土地上,通过会议和宪法,也就是通过嘴和笔,实现了联合,建起了一座崭新的政治大厦”。这个“政治大厦”是( )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
C.法国——共和政体
D.德国——联邦制君主立宪制
7.
下表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序号处应填的内容分别是(  )
 
法国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

国家权力中心

皇帝
 
A.世袭、皇帝、总统B.世袭、宰相、议会
C.选举、皇帝、议会D.选举、宰相、议会
8.
1781年后,新生美国的政治体制遇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为此,1787年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确立了(  )
A.邦联体制 B.民主共和制
C.联邦体制D.君主立宪制
9.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要建立从上到下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而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这表明列宁主张(  )
A.立即宣布退出世界大战
B.彻底废除沙皇专制制度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建立社会各阶级的政治协商制度
10.
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所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新的真正民主国家”。在巴黎公社的措施中,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有( )
①公社委员由选举产生
②废除旧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③选民对公社委员有监督权和罢免权
A.①③B.①②
C.②③D.①②③
11.
如图是某国为纪念“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卓越功勋而发行的纪念邮票。看到这幅图片你想到的是( )
A.俄国十月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D.巴黎公社
12.
根据下面图示中的逻辑关系,判断椭圆处最有可能是
A.空想社会主义
B.《共产党宣言》
C.巴黎公社革命
D.十月革命
13.
朱自清在《论标语与口号》中说:“标语口号用在战斗当中,有现实性的必要。”与标语“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相关的“战斗”是( )
A.巴黎公社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
14.
1848年,世界上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种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A. 《人权宣言》的颁布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巴黎公社的建立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15.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发动侵朝战争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16.
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
A.“最和平”是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17.
20世纪80年代末,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突出表现在(  )
A.社会制度的变化B.文化观念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D.民族构成的变化
18.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大会宣言,表示“参加这次会议的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不结盟运动反对美国两大集团控制世界
B.不结盟运动的性质与“经互会”、华约不同
C.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D.不结盟运动是没有共同目标的松散组织
19.
下组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说明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修建柏林墙 划定“三八线” 组建北约
A.美苏两极对峙
B.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
C.两极格局瓦解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0.
1999年,威廉·沃尔弗斯发表《稳定的单极世界》,首次明确提出单极世界和单极稳定论。认为冷战后的美国是仅存的超级大国,是唯一具有全球行动能力的大国,世界上没有别的大国能与之抗衡。因此,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是持久稳定的。上述观点错误的根源在于( )
A.没有认识到当今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趋势
B.对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的新格局缺乏清醒认识
C.没有充分认识威胁世界和平的种种新问题
D.忽略了20世纪末美国综合国力下降的事实
21.
“欧洲的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A. 提出杜鲁门主义     B. 推行马歇尔计划
C. 组建北约 D. 成立经互会
22.
二战后,美苏战时联盟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意识形态的分歧 B.国家利益的冲突
C.社会制度的不同 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23.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
A.商人的权力B.国王的权力
C.平民的权力D.教会的权力

3.选择题(共1题)

24.

如图,△ABC中,AB=ACADAE分别是∠BAC与∠BAC的外角的平分线,BEAE.求证:AB=DE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