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6099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新航路开辟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市场、货币、人员、商品、物种和科技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要素,有学者认为,由于这些要素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
(1)结合所学知识,选出市场、货币、人员三个要素,论证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的观点。
材料二 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构建“全球自由经济体制”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 自近代中国人被西方国家强行纳入全球化过程后,曾经坐失了一次又一次改变自己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边缘地位的机会。……1978年以后,中国新的现代化领导人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其为中国所提供的有利外部环境和宝贵发展时机,结束了与世隔绝状态,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主动加入到了全球化过程中。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8年以后,中国是如何主动加入到全球化过程的?

2.单选题(共34题)

2.
从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两者的关系看,它们
①罗马文明完全继承了希腊文明
②两者同属“海洋文明”的范畴
③罗马文明继承和发展了希腊文明
④它们的文明成果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苏格拉底在描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真正掌握真理的人都成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牺牲品
B.雅典民主仅局限于男性公民的民主
C.雅典民主窒息了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
D.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成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4.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面哪一项表述符合材料所表达的含义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D.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5.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中第二条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前举法令宣誓加冕。凡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这反映了
A.议会立法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
B.权力中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英国立法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英国以法律手段完善王位继承制
6.
鸦片战争中,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乘船从伦敦出发,途中还在孟买逗留了10天,到达澳门用了67天。而清政府派官员琦善与奕山从北京紧急南下,到达广州分别用时56天、57天。这说明
①中国在战争中实际上丧失了应有地利
②英国官员在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③交通技术在近代战争中作用渐居首位
④工业文明在近代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7.
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日舰队的隶属关系表。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
A.洋务派任人唯亲
B.军队指挥体系落后
C.军队贪污腐败盛行
D.舰队数量的过多
8.
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主要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的形象由原先“犯上作乱者”一变而成为爱国志士。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清廷日益腐朽反动
B.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
C.列强加剧侵略扩张
D.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
9.
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等7次大规模战役,每次战役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至1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人以上。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先后调集40万人,抗击日军10万余人的进攻,这接近战略防御阶段4次大会战的规模。材料表明
A.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B.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仍然继续抗日
C.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D.集中优势兵力是正面战场战胜日军的法宝
10.
在很多历史问题上,国家之间,甚至国家内部阶层之间因为立场和角度的缘故,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单就名称就会有不同的说法。比如1937—1945年中国与日本的那场战争,名称有:中国称“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中战争”、“支那事变”,西方国家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其中强调了历史认识中的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支那事变
B.日中战争
C.抗日战争
D.第二次中日战争
11.
1943年1月,美英两国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同年ll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共同参加开罗会议。上述史实说明
①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②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
③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大国
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12.
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
A.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B.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13.
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再次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纪念1644年李自成义军推翻明朝进入北京接着败亡的文章),说:“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背景是
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
B.北平政协召开,筹建新中国
C.***思想的形成
D.中共七大召开
14.
1972年起***、周恩来批准“四三方案”,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立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下列选项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现代化工业体系的初步建成
B.***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C.外交环境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D.拉开了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
15.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A.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B.美国已经被中国赶超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建立
D.“一超多强”格局被打破
16.
针对国际上有人将“一带一路”与历史上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人民日报》2015年3月18日发表文章指出,把“一带一路”类比于马歇尔计划,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或“新马歇尔计划”,不仅不科学、有违事实,而且会对“一带一路”的价值认同及实施效果带来消极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马歇尔计划
A.具有军事结盟的真实意图
B.以稳定东欧和苏联为目标
C.对外经济援助具有虚假性
D.以援助达到控制别国的目的
17.
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冶图说》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种制瓷业工种。这些记载可用于解释当时中国制造业
A.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
B.实现流水作业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瓷器质量提高
18.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最突出表现是
A.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施肥与灌溉技术的进步
D.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19.
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变化趋势反映
A.东南沿海文化影响力上升
B.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C.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
D.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
20.
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原产地值1〜2克白银,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据此推断
A.欧洲人的消费水平远高于亚洲
B.西欧具有开辟新航路的经济动力
C.欧洲的商贸中心已经发生转移
D.印度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21.
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进入20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俗课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B.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
C.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
D.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22.
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及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出
报刊
文章
《农村工作通讯》
《分田单干必须纠正》
《湖南日报》
《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湖北日报》
《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大众日报》
《不容开历史倒车》
 
A.媒体宣传对改革具有双重作用
B.改革必须坚持阶级斗争
C.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D.媒体对改革缺乏责任意识
23.
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计划经济时代
B.市场经济时代
C.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D.大跃进时代
24.
卢梭认为:“法律应该由全体公民集合讨论并通过,英国人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这表明卢梭
A.认可精英政治
B.推崇代议制
C.反对三权分立
D.崇尚直接民主
25.
下面两幅东、西方绘画作品的共同点是
A.准确客观地描绘物像
B.运用抽象夸张的手法
C.注重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
D.注重光与色的明度差别
26.
清末民初,在上海出现了“海派京剧”:即用京剧形式表现当时的生活,如《潘烈士投海》、《新茶花》等,在唱腔、表演、舞台布景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这说明
A.京剧从形式到内容发生根本变化
B.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京剧重获新生
C.海派京剧是传统戏剧的发展方向
D.海派京剧革新适应现代生活需要
27.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古代书法的哪一种书体
A.草书
B.篆书
C.隶书
D.行书
28.
文化元典是一个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留存的独特的并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化典籍。下列文化元典能反映中国春秋时代前黄河流域民众生产和生活情况的是
A.《道德经》
B.《孟子》
C.《离骚》
D.《诗经》
29.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它”指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30.
甲午战后“公车上书”痛陈利害,力主变法的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五四运动时期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阶级;而至抗战时期,全民抗战的理念深入人心。这种变化体现了近代中国
A.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日益壮大
B.民族觉醒与国家认同不断深入
C.精英教育与文化普及同步发展
D.民众理念与官方思想渐趋一致
31.
蔡元培时代的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谈。蔡元培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
B.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
D.鼓励各种学术观点的自由发展
32.
“‘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B.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C.“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33.
美国1883年颁布的《文官制度条例》规定,对文官录用实行公开竞争的考试办法,择优录取;定期考核,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些改革
A.有利于管理的科学化
B.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C.有违民主选举的精神
D.为科举制的发展提供借鉴
34.
明末清初,经历三十多年战乱,四川全省残余人口约为六十万人,成都全城只剩下七万人,一些州县原有人口只剩下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康熙年间,清政府开始实施移民政策,在近一百年的时间内,从湖南湖北两广江西等地移民四川达六百多万人,史称“湖广填四川”。据此可知
A.清初移民多为经济谋生
B.政府行为影响人口迁移
C.鼓励移民旨在加强控制四川
D.战乱是人口迁移最主要原因
35.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这表明罗马法
A.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B.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D.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